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川办发〔2009〕46号关于印发四川省产业振兴技术支撑计划方案的通知

2023-08-05 来源:欧得旅游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川办发〔2009〕46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产业振兴技术支撑

计划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四川省产业振兴技术支撑计划方案》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1

二○○九年九月十四日

四川省产业振兴技术支撑计划方案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装备制造、钒钛钢铁、汽车、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物流等产业的振兴,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9〕20号),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着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创新技术,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产品升级、产业振兴,努力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

主要任务。攻克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逐步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骨干优势产业振兴,确保稳定增长;推广应用一批创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狠抓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四川军工优势,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二、重点产业

2

(一)钒钛钢铁产业(5项)。

1.含钒低微合金化钢的开发与应用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500MP级含钒钢筋的推广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预计新增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

主体企业: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四川川威集团有限公司、达钢集团公司等。

创新平台:攀钢集团技术中心、川威集团技术中心、达钢集团技术中心等。

2.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夯实世界级钢铁钒钛基地的科技基础,预计新增钒钛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

主体企业: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四川龙蟒集团有限公司、攀枝花钢城企业总公司、德胜集团、四川川威集团公司等。

创新平台:攀枝花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攀钢集团技术中心、龙蟒集团技术中心、攀钢研究院、攀枝花学院、四川省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威集团技术中心等。

3.煤基直接还原钒钛磁铁矿新工艺新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3

预计成效:可实现铁、钒、钛综合利用,以新工艺、新技术带动攀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预计每年新增经济效益20亿元以上。

主体企业: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四川龙蟒集团有限公司、攀阳钒钛公司等。

创新平台:攀枝花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攀钢集团技术中心、龙蟒集团技术中心、攀钢研究院、攀枝花学院、四川省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4.大型装备铸锻件材料新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提升我省核能及风能等新能源装备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预计2011年产值达370亿元。

主体企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东电集团国家技术中心、二重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大学。

5.钢铁钒钛节能环保型生产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带动产业技术升级,预计产生经济效益20亿元以上。

主体企业: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四川川威集团有

4

限公司、达钢集团、四川龙蟒集团有限公司、攀枝花钢城企业总公司等。

创新平台:攀钢集团技术中心、川威集团技术中心、达钢集团技术中心、攀钢研究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

(二)汽车产业(8项)。 1.气电混合动力客车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预计到2010年,绿色能源汽车占全省汽车年产量的5%。

主体企业: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成都安美科燃气技术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西华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

2.国Ⅳ排放标准天然气发动机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形成年产2000台的产业规模,逐步形成四川地区一项新的优势产业。

主体企业: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安美科燃气技术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西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

3.小排量汽油机和D系列柴油机关键技术。

5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D系列柴油机可形成年产6万台的生产规模,年产值18亿元。

主体企业: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西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 4.安全环保型农村用汽车整车开发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0年。

预计成效:一半以上的货运机动三轮车可能转向四轮运输车,市场需求在30万—55万辆左右。

主体企业:资阳市南骏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王牌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平台: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

5.自卸汽车传统结构重大改进及低重心矿用自卸车设计开发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预计到2010年,达到4000辆的生产规模,实现产值8亿元。

主体企业:成都王牌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阳市南骏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

创新平台:西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

6

6.基于数字化平台的产品设计开发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通过数字化平台和CAD\\CAE及PDM能力的建设,为把四川建设成为全国重要商用车生产基地创造条件。

主体企业:资阳市南骏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王牌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平台: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7.卡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式供应链。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0年。

预计成效:优化产业链的业务流程,缩短业务协同的响应时间,节省供应链成本30%以上。

主体企业:成都王牌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研究院汽车产业链协作ASP平台、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兵器四川片区轿车及其他车辆零部件产业集群供应链与相关技术开发。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配套整合、相关技术突破和优化产业链业务流程,2010年使轿车及其他车辆零部件产业销售额达到40

7

亿元,2012年达到50亿元。

主体企业: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安集团建安分公司、中国长安集团华川电装工业有限公司、成都陵川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创新平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公司。 (三)石化产业(5项)。

1.高含硫及须家河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完成高含硫气田及须家河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到2011年可使四川地区年产天然气达到300亿方,有力支持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主体企业: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及浅层气公司。

创新平台: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2.天然气制乙炔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研究成果有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化工产业链建设提供基础。

主体企业: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泸天化公司等。

创新平台:西南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天然气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等。

8

3.天然气制氢氰酸技术研究。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通过研究攻克相关关键技术,形成天然气制氢氰酸及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的能力,为化工产业链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主体企业: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天然气化工研究院、西南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学等。

4.轻汽油醚化加氢催化剂研制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通过对现有催化剂的解剖分析,创新催化剂的生产工艺并进行试制研究;通过实验、试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选择性好的催化剂,以降低催化剂的采购成本。

主体企业:南充炼油化工总厂。

创新平台: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5.CNG储存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发展CNG高效储存技术与储气井技术,2010年全省CNG汽车争取达到16万辆;2010年CNG用量达14亿方。相关产业到2010年形成产值160亿元,集群拥有企业80家。

9

主体企业: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鼎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创新平台: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 (四)纺织产业(18项)。

1.棉纺、丝绸高效短流程印染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实施后,万元产值能耗降低0.248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减少30吨,万米排污减少(化学需氧量)0.015吨,运行成本节省5%—10%。到2012年,预计全行业推广面达到55%。

主体企业:四川益欣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绵阳佳联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南充云禾印染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

2.印染新助剂开发。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开发出系列练染整助剂,提高纺织丝绸产品染色色牢度、染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降耗增效。

主体企业:四川益欣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南山印染有限责任公司、遂宁新绿洲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聚德丰纺织有限公司、南充信达云禾印染有限公司等。

10

创新平台: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

3.无水少水节能型印染新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万元产值能耗降低0.26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0吨,万米排污减少(化学需氧量)0.012吨。到2012年推广面达到50%。

主体企业:绵阳佳联印染有限责任公司、遂宁新绿洲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益欣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平台: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纺织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研发。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废水达标排放率100%,循环利用率:化纤、印染≥40%、综合处理成本降低20%—40%。

主体企业:宜宾丝丽雅集团公司、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遂宁新绿洲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益欣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绵阳佳联印染有限责任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5.印染企业余热回用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11

预计成效:实施该项技术后企业运行成本可节省3%—5%。2012年,预计该技术推广面可达到60%。

主体企业:宜宾丝丽雅集团公司、遂宁新绿洲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益欣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绵阳佳联印染有限责任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自动缫丝机新型集绪器研发。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3年。

预计成效: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20%,提高产量15%—20%,提高质量≥15%。

主体企业:金堂龙腾茧丝绸有限公司、四川朗瑞丝绸有限公司。

创新平台: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

7.丝绸智能检测、智能工艺设计技术推广应用。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年推广应用500台。缫丝工艺设计实现智能化,设计效率提高15倍以上,生丝品位提高0.5级,吨丝缫折降低30公斤。

主体企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 创新平台: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丝绸工业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研发。

12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废水达标排放率100%,循环利用率:印染≥40%、缫丝≥70%,综合处理成本降低20%—40%。

主体企业:南充信达云禾印染有限公司。 创新平台: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新型高效数字化及自动化纺织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实现高速、高产、优质、高效和节能。

主体企业:纺织、印染、服装企业。

创新平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电子科技大学。 10.桑皮纤维开松工艺及设备研制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率先在全国拥有一套成熟的桑皮纤维开松工艺技术及设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体企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

创新平台: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 11.高效苎麻生物化学脱胶、带状精干麻加工、染整新工艺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改变麻纺工艺技术落后状况,国际先进水平

13

装备比重达到20%,麻纺织生产效率提高20%,麻纺织产品档次明显提高。

主体企业:大竹金桥麻业有限公司、四川智鹏麻业有限公司、达州南国印染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平台: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西华大学。 12.聚苯硫醚纤维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聚苯硫醚实现产业化生产,年生产纤维达到7000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标准达到国际同类水平。

主体企业: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德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晨鹤特种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平台:四川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高性能聚酰亚胺(PI)的合成及其纤维的研制。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合成出满足纺丝要求的聚酰亚胺溶液,开发出整套聚酰亚胺纤维纺丝工艺技术、工艺参数以及凝固、定形和后拉伸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主体企业: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创新平台:四川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4.竹浆、速生林材浆及其纤维的制造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全省再生纤维素纤维使用量比例提高到

14

20%。

主体企业: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创新平台:四川大学、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15.年产1万吨差别化长丝级醋酸酯纤维关键制造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打破技术垄断,实现醋纤长丝原料、高技术薄膜原料,特别是液晶显示器关键元器件的全面国产化。

主体企业:四川普什醋酸纤维素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平台:四川大学。

16.高强高模芳香族聚酯纤维的研究开发。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开发出适合液晶纤维的熔融纺丝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完善并优化纺丝工艺及后整理拉伸热处理工艺技术。

主体企业: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创新平台:四川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7.万吨级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加快高性能醋酸、芳纶、聚苯硫酸、玄武岩等纤维和复合材料产业化步伐,扩大规模,进一步提高强度和模量,加大市场应用推广力度。

15

主体企业:四川得阳科技公司、自贡昊华化工公司。 创新平台:成都晨光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学、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18.芳纶1414纤维产业化开发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芳纶1414纤维实现产业化生产,年生产纤维可达1000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预计销售收入达3亿元,将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新增产值上百亿元。

主体企业:蓝星(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 创新平台: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 (五)轻工产业(14项)。 1.加工食品安全监测评价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完成共性技术成果5项以上,建成安全示范企业3家以上,建设食品安全平台1个。

主体企业:四川新希望集团、四川高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张飞牛肉、成都棒棒娃食品有限公司、南溪庶人坊食品有限公司、华西乳业有限公司、成都菊乐乳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成都新繁食品有限公司、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金宫有限公司、四川蓝雁集团、四川哈哥兔业有限公司、四川圣地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省食品发酵

16

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成都学院等。

2.新型食品安全配套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完成共性技术成果10项。 主体企业:四川新希望集团、四川豪吉食品集团、四川省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成都新繁食品有限公司、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四川高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蓝雁集团、四川哈哥兔业有限公司、四川圣地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成都学院等。

3.提升传统发酵及酿造创新能力共性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改造、利用酿造微生物,提高行业种曲、大曲及发酵整体水平。

主体企业: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剑南春集团、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郎酒集团、大王酱油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微生物资源平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四川大学、四川省白酒重点实验室、四川理工学院、宜宾学院等。

17

4.酒精节能降耗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二氧化碳回收量可达25万吨/年,增加回收薯类粗饲料20万吨/年以上。

主体企业:四川威远三维酒业有限公司,四川省绵竹酒精厂等。

创新平台:四川大学、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等。

5.降低造纸用水、低成本废水处理、以废纸为原料生产再生纸工艺关键技术及造纸节能减排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末,以上技术有望推广应用到我省30%以上的造纸企业,节能20%以上,排污负荷减少1/3以上,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吨标煤降低16%左右,产值增加10%以上。

主体企业:乐山永丰纸业、宜宾纸业、成都锦丰纸业、乐山福华纸业、瑞松纸业、犍为县凤生纸业、长宁竹海纸业、雅安中竹纸业等。

创新平台: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重庆造纸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等。

6.信息技术、纳米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在制革及革制品加工中的应用推广、皮革生产节能减排新技术。

18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稳步推进皮革业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20%以上,总产值增加16%以上,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标煤降低10%以上。

主体企业:四川振静皮革公司、成都富邦皮革公司、成都立申皮革公司、成都丹露鞋业公司、成都鑫森鞋业公司、成都三美鞋业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大学、四川省皮革研究所等。 7.家具材料及产品中甲醛、苯、二甲苯、重金属等有害成分的控制技术及家具新产品、新品种设计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使我省家具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产品有害物含量达到标准要求,总产值增加20%以上。

主体企业:成都市双虎实业有限公司、成都先驱实业有限公司、明珠家具公司等。

创新平台: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等。

8.低温烧成、环保节能陶瓷、玻璃生产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使我省陶瓷玻璃行业能耗进一步降低,年节约标煤3万吨以上,总产值和效益增加10%以上。

主体企业:四川省汪洋瓷业公司、四川省犍为合盛玻业

19

有限公司、夹江县光明玻璃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重庆硅酸盐研究所等。

9.环保节能液体洗涤剂生产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液体洗涤剂比洗衣粉更环保节能,每年可节约洗衣用水20%以上,吨产品综合能耗降低80%以上。

主体企业:成都蓝风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洁丽日化公司、成都宇泽化妆品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大学、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

10.新型照明显示技术及家电产品的研究开发。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带动行业产值30%以上的增长。

主体企业:四川长虹、四川九洲电器、成都彩虹电器等。 创新平台: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大学等。 11.环保、可生物降解新型塑料开发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向市场提供更多环保、安全、质量优良的塑料产品,实现产值和经济效益25%以上的增长。

主体企业:成都川路塑胶集团、绵阳三洋塑胶公司、四川亿坤降解塑料有限公司等。

20

创新平台: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北京化工研究院等。

12.制盐二次凝结水的回收再利用和系统含盐废水处理后回收注井开采岩盐的重复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基本实现制盐废水“零排放”目标,彻底根治制盐废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主体企业:四川久大制盐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荣县驰宇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等。

创新平台:自贡市轻工业设计研究院、四川大学等。 13.四川泡菜生产现代技术集成与综合利用研究及示范。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基本形成四川泡菜生产加工标准化现代化集成技术体系,70%规模以上企业通过HACCP、ISO9001或ISO9002认证,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制定和完善泡菜标准5—7个;年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泡菜生产废水废渣综合利用达到80%;整体提升传统四川泡菜生产技术水平。

主体企业:四川省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四川李记酱菜调味品有限公司、四川省味聚特食品有限公司、成都新繁食

21

品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泡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李记酱腌泡菜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农科院等。

14.高香名优茶加工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底,上述技术可应用推广到我省40%以上的茶叶加工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3倍,降低成本30%,产品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均价提高20%以上。

主体企业:峨眉山仙芝茶业有限公司、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四川省茗山茶业有限公司、叙府茶业有限公司。

创新平台: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茶业工程技术中心等。

(六)有色金属产业(6项)。

1.铅锌生产过程的节能减耗和排放、综合利用、高性能锌合金开发新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建成铅锌重要生产基地,实现产值50亿元。

主体企业: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西昌合力锌业有限

22

公司锌冶炼厂、四川会理锌矿有限责任公司等。

创新平台:宏达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

2.节能环保电解铝技术及高性能铝合金生产新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对我省约70%的电解铝生产线实施改造,吨铝可节能500千瓦时,预计可节能1.8万吨标煤/年。通过攻关,降低阳极效应系数至0.05次/槽·日以下,使电解槽碳氟化物(PFC)的排放量减少1/3以上。

主体企业:四川启明星铝业、广元启明星铝业、其亚铝业集团、阿坝铝厂、成都阳光铝业等。

创新平台:四川大学、西华大学、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中南大学等。

3.多晶硅生产尾气回收利用处理技术、多晶硅及碲化镉等太阳能电池深加工生产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建成全国领头的多晶硅及碲化镉等太阳能电池材料及组件的产业与技术基地。

主体企业: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东汽峨眉半导体厂、四川三恩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乐山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峨眉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后续能源材料及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

23

心、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多晶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4.稀土光学玻璃、粘结钕铁硼磁体、稀土超长余辉蓄光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开发新技术等。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 主体企业: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大学、四川省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续能源材料及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磁学应用研究所。

5.高性能难熔金属冶炼、硬质合金、钨钼制品及其深度加工成套生产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全省产能超过1.2万吨,产品规格型号达5000余种,产值超过50亿元,集群企业达50家。

主体企业:自贡硬质合金公司、自贡科瑞德公司、大西洋焊条厂、成都成量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硬质合金企业技术中心、成都工具研究所、四川大学、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

6.复杂难选锂辉石低温浮选及含铌钽锂矿石综合利用新技术、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开发。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24

预计成效:到2011年,全省实现各种锂产品总产量6万吨,预期经济效益20亿元以上。

主体企业:四川天齐(集团)公司、阿坝锂盐厂、四川省建中化工总厂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有机所、四川大学。

(七)装备制造产业(13项)。 1.大型模锻压机成套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0年,全省大型模锻压机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2012年达150亿元以上。

主体企业: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机械科学研究院、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清华大学等。

创新平台: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核电重大装备成套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0年,全省核电产业年销售收入达120亿元以上;2012年达200亿元以上。

主体企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核建中、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

创新平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

25

心、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

3.风电重大装备成套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0年,全省风电产业年销售收入达80亿元以上;2012年达到120亿元以上。

主体企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东方日立(成都)电控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成都天马轴承等。

创新平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

4.大型高效低排放的燃煤发电重大装备成套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0年,全省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成套装备产业年销售收入预期达220亿元;2012年达260亿元。

主体企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等。

创新平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

5.大型水力发电重大装备成套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26

预计成效:到2010年,全省大型水电装备产业年销售收入达60亿元;2012年达80亿元。

主体企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等。

创新平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

6.民用航空整机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0年,全省航空产业销售收入达285亿元。

主体企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四川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燃汽涡轮研究院等。

创新平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以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十、二十九研究所等。

7.现代制造服务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0年,拉动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2012年拉动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

主体企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等。

27

创新平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8.数控产业链协同与成套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0年,拉动销售收入100亿元,2012年达到200亿元。

主体企业: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

创新平台: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与信息化支撑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机床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9.工程机械装备产业链协同与成套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0年,拉动销售收入100亿元,2012年达到200亿元。

主体企业:四川邦立重机公司、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普什重机有限公司、成都神钢集团公司、成都新筑路桥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与信息化支撑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0.机车车辆装备产业链协同与成套技术。

28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0年拉动销售收入100亿元,2012年达到200亿元。

主体企业: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眉山车辆厂、西南交通大学。

创新平台:机车车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等。

11.航空航天产业链协同与成套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形成航空航天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320亿元。

主体企业:成都发动机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等。

创新平台:成都发动机公司、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

12.油气钻井装备产业链协同与成套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形成油气钻井装备产品链和产业集群,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

主体企业:川南机械厂、泸州川油钻采工具有限公司、广汉华鸿石油机械公司、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等。

13.制造业信息化共性技术。

29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0年,累计取得经济社会效益100亿元。

主体企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四川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机床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八)电子信息产业(6项)。 1.数码电子与3C家电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实现总产值600亿元,工业增加值270亿元。

主体企业:长虹集团、九洲集团、虹微公司、成都数视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长虹集团、九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成都基地等。

2.数字媒体与3D可视化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实现总产值20亿元,工业增加值10亿元。

主体企业:斯普软件、成都锦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30

成都掌中科技有限公司、微软公司、成都梦工厂网络信息有限公司、成都金山数字娱乐科技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国家数字媒体产业化成都基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南科技大学。

3.集成电路设计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实现产值80亿元、工业增加值30亿元、间接总产值400亿元。

主体企业:虹微公司、成都数视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三零嘉微电子有限公司、和芯微电子(四川)有限公司、成都国腾微电子有限公司、成都华微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科研基地。

4.软件与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实现软件与应用系统产值100亿元,工业增加值25亿元。

主体企业:四川九洲集团公司、银海软件、成都三零集团、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国家863软件孵化(成都)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四川)基地、成都数字娱乐软件园、

31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

5.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实现产值200亿以上,工业增加值40亿元。

主体企业:四川九洲集团公司、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三零盛安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四川)基地、信息编码与传输重点实验室、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实验室等。

6、PDP、LCD、LED、LCOS、OLED平板显示屏电源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与系统配套。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采用数字调压技术、均流模块和并联母线结构,实施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公关;2009—2011年实现900万套配套能力,新增产值30亿元。

主体企业: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欣锐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平台:长虹技术中心、四川电子军工集团。 (九)现代物流业(13项)。

1.物流公共信息共享与应用集成共性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32

预计成效:搭建省、市、园区三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架构和示范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架构,推动我省物流相关业务的信息化。

主体企业: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物流、四川安吉物流集团、四川东方物流公司、成都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

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商务厅、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中国电信四川省分公司。

2.物流园区规划设计CAD系统。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在我省形成全国领先的物流设计基地,实现年产值过亿,并成为国内相关标准。

主体企业: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托普集团、四川国腾科技有限公司。

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物流中心模拟系统。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提升物流中心设计水平,实现年产值过亿。 主体企业:龙泉物流中心管委会、新都物流园区、浙江传化集团、蚂蚁物流。

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托普集

33

团、四川国腾科技有限公司。

4.物流拉动的现代制造服务平台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到2011年,拉动装备、汽车和工程机械等制造业销售收入100亿元,以科技支撑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主体企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成都王牌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等。

创新平台: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产业链协作和信息化支撑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5.基于GPS/GIS的配送车辆调度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0年。

预计成效:解决物流企业配送车辆的实时调度问题,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输调度水平和运输效率,提升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

主体企业: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物流。

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四川托普集团、四川国腾科技有限公司。

6.道路货运电子交易技术与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34

预计成效:实现年交易额100亿元,并增加就业岗位。 主体企业:龙泉物流中心管委会、新都物流园区、浙江传化集团。

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交通厅、成都市交通委员会。

7.物流容器跟踪与调度集成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为我省开展和加强集装箱、托盘等容器的社会租赁服务业务和行业共用业务奠定基础。

主体企业: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物流、四川安吉物流集团。

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交通厅。 8.移动通信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网络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节省全网实物物流运行的费用,降低运营成本,并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

主体企业: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四川省分公司。 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

9.基于RFID技术的通信物流跟踪技术研究。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为通信制造企业、通信运营企业提供全程物流的物品跟踪技术,提高相关企业物流运营水平,降低运营

35

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主体企业: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四川省分公司。 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 10.物流园区设施设备集成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促进物流园区建设的高效、合理及低成本,提升物流园区运营水平,促进相关产业振兴。

主体企业: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集装箱物流园区、新都物流中心、龙泉物流中心等。

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11.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物流配载技术研究。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1年。

预计成效: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配载软件,有效降低物流的运输成本。

主体企业: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车辆厂、成都王牌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阳市南骏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12.集装箱多式联运关键技术。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改善我省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形成便捷的多式联运体系,大幅度提高集装箱周转效率和适箱货物的装箱

36

率,实现运输服务和物流服务技术水平的提升。

主体企业:成都运输总公司等公路集装箱运输企业、泸州集装箱港。

13.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实施年限:2009年至2012年。

预计成效:提高区域间物流效率和高速公路通过能力。 主体企业:四川省高速公路开发建设公司。

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交通厅、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三、主要措施

(一)加大对产业振兴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强相关产业的专利布局,构建支撑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专利池;调整科技经费支出结构,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问题,加强科技攻关和新技术应用推广。

(二)切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创新方法企业行、专利品牌企业行、创新人才企业行”三大活动。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重点支持20个创新联盟建设。

(三)做好企业自主创新优惠政策落实。做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政策贯彻落实,依法推进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落实。

37

实施省内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

(四)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针对企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需求,组织动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广大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带专利进入企业,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向企业转移。抓紧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五)建立产业振兴科技支撑计划协调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整合资源,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集成力量,共同推进产业振兴技术支撑计划的实施。

主题词:科技 产业 振兴计划△ 方案 通知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纪

委,省法院,省检察院,成都军区,省军区。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9月16日印发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