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固体》教学设计及分析 邹 君 教学分析 教师照搬别人的教法,却没有去思 考:这样的导人是最有效的吗?通 过观摩这堂课并结合自己上课的 同看法。 其二,如果把生鸡蛋分解来 看,外边的蛋壳是固体,里边的是 液体。但是鸡蛋作为个体来说,整 《认识固体》一课,许多老师曾 用来上公开课。一个很有意思的 现象是,公开课中以“鸡蛋”导入的 实践,我对这种导入有了自己的不 个鸡蛋应该属于固体。那么,从三 还挺多,如有的老师打碎一个生鸡 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是适合 蛋,让学生发现鸡蛋壳是固体,蛋 清和蛋黄是液体。有的老师拿生 首先,“鸡蛋的蛋清是液体,蛋 从整体认识事物还是从局部认识 壳是固体”,没错,这个学生自然可 事物呢?这样的话,一开始就把鸡 以分辨,可是在孩子脑海中又会出 现这样一个疑问:整个生鸡蛋到底 蛋解剖来分析好不好呢? 其三,正因为“鸡蛋”有这么多 鸡蛋和熟鸡蛋比较,生鸡蛋中的蛋 清和蛋黄是液体,熟鸡蛋中的蛋白 和蛋黄是固体…… 我想,第一个想出用“鸡蛋”来 导人的老师的确很有创意。因为 这样只需展示“一个”物体就可以 直接用来比较固体和液体的特征, 一是属于固体还是液体呢?或许学 的复杂性,所以它是普遍固体的代 生敢提出来,也许他们不敢提出 来。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概念 混淆不清的境地,是从难到易,还 表,还是特殊固体的代表呢?作为 课的导人,应当是选择易于学生接 受的能代表普遍固体特征的物体 是从易到难呢?符合学生的认知 来导入比较合适吧? 下子导入课题。但是,许多一线 规律吗? 说得不对,允许学生节外生枝,尊 重学生的异想天开。当学生出彩 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 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其独立能 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 而更努力;当学生失败时,千万不 能对其进行惩罚,我们可以惩罚懒 现情感冲突时、能力欠缺时……教 师能在关键处及时切人,从而驾驭 时,及时鼓励学生,给他们以成功 的体验。这样,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 生成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 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教学中的得 失,能借鉴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 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当我们拥 在潜意识里要求自己向更好的方 惰、逃避、不负责等课堂行为,但不 的心态;当学生出错时,老师及时 鼓励,给予恰到好处而又充满爱心 的引导,一一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 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 在失败中成长,变得更加坚强! 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 向进步,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 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 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后,在教 学出现“意外”时,我们的课堂就会 创造的动力。要通过鼓励,让孩子 充满生命活力! 尴尬,呵护学生心灵不受伤害;当 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在课堂上不 要急于“否定”学生,如果能把每一 个“否定”通过鼓励变成“机会”,就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小学 (213000)"t- 间重要的一段生命经历。在课堂 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细微的变 化,当学生需要时、认知偏离时、出 臣至 叵至 12 我问了自己许多这样的问题, 固体。” 表一 固体的性质记录表 石 玻 绿 橡 发现它们 性质、名称 右 块 璃 ● 的共同特 豆 皮 征有: 颜色 最终还是觉得用“鸡蛋”导人是欠 妥的,因此,重新对这一课进行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二、“分一分”——进一步区分 固体和液体 1.提问:请同学们看你们组 桌上的托盘中有哪些东西? 放在托 形 盘时 、“猜一猜’,_一初步认识固体 (材料主要有布、石块、醋、玻 璃、面粉、绿豆、橡皮、油、牙膏、修 正液等。) 状 拿出托 盘后 软硬 1.谈话:这里有两个瓶子(不 透明的),瓶子里分别装着什么 呢?不可以打开看。可以摇晃瓶 2.谈话:稍后大家可以用看、 摸、抓等各种方法观察,然后给它 透明度 轻重 子,你能猜出来吗? (学生通过摇晃发现了区别, 们分类,分别放在贴有“固体”和 能猜出部分特征。) “液体”标签的两个篮子中,当然, 2.提问:打开盖子,把手伸进 如果有你不知道或不确定的物体 去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抓一抓能抓 可以放在第三个贴有“?”的篮子 起来吗?发现有什么区别?请你 中。 描述下。 (小组活动。) (学生体验,发现一个瓶子里 设计意图:给周围常见的物体 的像是水,湿湿的,抓不起来;而另 按固体和液体分类,这个活动一方 一个瓶子里的是球形的东西。硬硬 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固体、液体的已 的。能抓起来。) 有认知,以便提升其对固体和液体 3.谈话:把它们分别倒出来, 的认识,另一方面可对学生的分类 倒在准备好的透明的容器里。 能力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我又 (师生共同揭开真相:一个是 给学生多了一个选择,就是把“不 流下来的水,一个是滚出来的玻璃 知道的”放在另一个篮子中,这是 球。)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而 4.小结:关于水我们很熟悉, 设计的,为难点暂时松绑。 像水一样会流动的我们称之为液 (学生交流,教师在电子白板上 体,像玻璃球这一类物体,我们则 演示,把学生有争议的或者不确定 称之为固体。今天这节课重点来 的物体拖入带“?”的篮子中。一般 认识固体。(出示课题) 会是“面粉、牙膏、修正液”这几种。) 设计意图:教师以神秘的方式 3.小结:同学们,我们把这几 让学生来猜测瓶中的物体,除了追 种不确定是哪一类的物体先放着, 求导入的有趣,更是为了让学生在 呆会儿来解决。现在看这个“固 调动各种感官观察后区别出两种 体”篮子的这几样物体,大家一致 物体的不同,初步体会液体和固体 认为它们属于固体,那么我们就来 的不同特征,所以教师有意选择的 研究这些物体有哪些特点?也就 是学生熟悉的“水”和“玻璃球”。 是固体到底有哪些性质? 这两样物体也能分别代表常见的 三、“探一探”——研究固体的 固体和液体,所以导入有趣而易 基本性质 懂,在猜测中,学生轻松感知到了 1.谈话:在小组内观察这些 “一个是会流动,抓不起来的液体, 固体,并把观察的发现填入表格。 另一个是不会流动,可以抓起来的 (教师出示记录表,见表一。) 臣夏 叵至 13 (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多种方 法认识固体的性质,这是本课的主 体活动,使学生知道认识固体的性 质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利用各种 感官观察,认识固体的颜色、形状、 透明、软硬等性质,并做记录,培养 学生在探究中随时搜集证据的良 好习惯。教师有意选取石块、玻 璃、橡皮、绿豆等为研究对象,主要 是这些物体中有的透明,有的不透 明,有的是硬的,有的是软的…… 能说明固体的多样性,然后在此基 础上归纳固体的共同性质。 这里,我对课本上原有的记录 表格(见表二)进行了调整:从以往 的教学看,如果用这张表格,学生 只能注意到不同的固体有各种各 样的形状,而无法联想到固体在一 般情况下都有自己稳定的体积和 形状,即“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因此,把原有的表格中“形状”这一 栏分成两栏,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比 较发现,该物体前后的形状都没发 生改变,自然地引导到重点性质的 探究了。 表二 固体的性质记录表 性质\名称 颜色 形状 软硬 透明度 一、提问的意识 (学生小组活动结束后,整理 发现并交流。) r是有自己固定的形状,依然是固 体。那么请你摸一摸很细很细的 面粉粒,知道它属于哪一类吗? 科学探究要依靠问题不断推 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才能 有更多收获。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 2.小结。 四、“辨一辨”——沙子是不 2.提问:那么牙膏和修正液 究竟属于什么呢?请你分别挤出 一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 是液体 1.提问:我们看到沙子和水 好像都是可以从“漏斗”中“流”下 来的,那沙子是不是和水一样是 点牙膏和修正液,对照固体和 (学生会发现它们没有固定 基本能力。科学教师的职责就是要 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 液体的性质来辨一辨。 他们提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带着问 题走进教室,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 到探究学习中。 液体呢? (点学生上台用漏斗倒“沙 子”和“水”,体验一下。) 形状,好像不属于固体;但也不像 水一样会流动,好像也不是液 体。) 如《声音的产生》一课,当老师 运用多种物体发出声音后,学生会 产生“怎么都会有声音”“发出的声 音怎么不一样”“声音是如何产生 的”等问题。这样,让学生从自己的 2.谈话:同学们可以自由辩 3.谈话:我们先来做个小实 把干面粉放入杯中,再加一点 论,并说说你的理由,发表自己的 验,这是干面粉,这是水,请你抓 看法。 一3.提问:如果你认为它不是 水,把它变成“面团”。 液体,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如果把 (学生操作。) 提问:面团是用面粉加水,就 发现中提炼出了科学探究的问题, 而不是把教师的问题强加给学生。 沙子放在桌上看它会不会流动? 是固体加上液体,我们把面团这 由老师提出问题巧妙地转化成了学 生的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 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或者拿起一粒沙子用放大镜观 类的叫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察,是不是有一定的形状、一定的 体积……) (学生会发现牙膏就类似于 这个面团,是属于混合物。) 和提出具有探究价值问题的能力。 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教师也要 4.小结:同学们,通过辩论和 观察,我们发现众多沙子汇聚在 一4.谈话:请你继续在面团中 加很多水,变成糊糊状(学生操 作),即使水变多了,但它还是属 是什么了吗?(混合物) 利用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养成敏锐的问题意识。 如远足活动中,老师可以提示学生 思考:“这是什么草?”“为什么一株 植物上能开出不同颜色的花?”鼓励 起掉下来像是在“流动”,但是 每 粒沙子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和 于混合物。现在你知道“修正液”体积的,符合固体的性质,所以沙 子是固体。 设计意图:辩论使学生的思 设计意图:安排“挤牙膏、修 正液”和“和面”的活动,是对物体 学生采集制成标本、查找资料,寻找 答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 热爱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师要呵护学生提出的每 个问题,时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提 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长此以往,学 维更活跃,发言更加民主,解决问 题也更主动,从“辩”到“思”再到 “明”。 形态的辨析,能够使学生进一步 认识固体和液体。一是根据固体 的主要性质来判断该物体是不是 属于固体,达到了巩固新知和学 以致用的目的。二是用“和面”来 五、“引一引”——解决课始 留下的难点 1.谈话:现在我们来看“?”篮 子中的物体(重点认识面粉、修正 液、牙膏等)到底属于哪一类。 我们已经知道“橡皮”是固 类比,清楚地认识到“牙膏”和“修 正液”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揭 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得到提高。 二、主动探究的意识 开了学生课刚开始时的疑团。形 象易懂,并水到渠成地突破了难 点。 在科学课堂中,普遍存在这种 现象: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把结论 先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验证这个 结论的目的去操作,使得探究过程 体,请你把橡皮切下一块来,它还 是固体。把它切得更小,它还是 固体,最后把它切成很细很细的 粉末还是固体。体积再小,它还 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 (214112)串 缺乏新意,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因 此,科学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学 臣 互亘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