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大数据精准联盟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士、农、工、商“四民”之等级结构,赋予了士人相对于普通民众的社会优越性。儒家的“四民”论从观念上证说了这一现象的合理性。早期儒家的“四民”论中贯穿着对“士志于道”之价值命题的认同。在此种意义上,对“道”的拥有被阐释为士人的身份特质,特别是天下国家之社会责任的唯一主体,其责任内涵即如孟子所言“乐以天下,则被儒家归结为职业的分化。士人因其职业﹣﹣“学”而能够体悟并获得“道”,农、工、商则因职业限制而被排除在“学”之外,早期儒家基于身份等级建构了社会责任主体的单一性结构,并在思想史中得到了持续的响应。
至明代,士人身份开始突破“学”与“职”的限制,“四民”论由此出现了第一个转向,意味着士、农、工、商在“道”的面前获得了看似平等的地位。虽然王阳明无法完全突破职业的等级层分,要求普通民众平等地承担社会责任,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进一步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从而使社会责任主体的单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松动。
“四民论”的第二个转向是晚清时期“四民皆士”观念的出现。在列强入侵、西学东渐的晚清变局下,传统“四民”结构逐渐解体,儒家价值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四民皆士”观念由此得以推出。在相关论述中,他基于身份平等建构了一个社会责任主体的多维结构。首先,他在身份观念上彻底突破了“学”与“职”的限制。他说:“士者学子之称”,而非特指“学习道艺”者。如果变革教育体制,使农、工、商、兵等皆如士人一样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增强国家实力。传统士人的身份特质由此遭到了外在解构。梁启超还通过对“学”之内容的重构实现了对士人身份的内在解构。他认为,士人应以“行新政、抵外侮”作为终极价值追求,所有职业群体皆可因“学”而与“道”发生连结。但梁启超并没有完全否定“士志于道”的传统,而是将之转换为责任的层次之分。因此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四民皆工”的观念。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建构。如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说:“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平等地被视为劳工中的一分子。至此,所谓责任大小之分亦不复存在。这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发扬光大,并经过革命的实践
第1页(共27页)
(摘编自陈继红《“四民”论转向与社会责任的主体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所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表明天下国家的社会责任只能由士人来担当。 B.王阳明指出“四民”虽有职业差异,但都可与“道”连接,并平等地承担社会责任。 C.梁启超认为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都可称士,由此从外在解构了传统士人的身份特质。 D.在“四民皆工”的观念里,劳动者既没有职业的差异,也无社会地位和责任的区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四民”论转向的角度,简要梳理了历史上人们对社会责任主体认知变化的过程。
B.第二段引用王阳明和顾炎武的观点,是为了说明突破士人身份限制已成当时社会的共识。
C.第三段以梁启超的议论为例,指出了“四民皆士”观念的进步意义和局限,具有辩证性。
D.文章比较了不同历史时期“四民”观的社会责任内涵,肯定了“四民皆工”的进步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早期儒家看来,农、工、商因为职业的限制而被排除在“学”之外,所以无法承担天下国家的社会责任。
B.虽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只是赋予了普通民众“保国”的间接责任,但这还是动摇了传统社会责任结构。
C.在列强入侵、西学东渐的晚清变局中,传统“四民”结构的解体,导致儒家价值体系受到空前质疑与挑战。
D.梁启超从“士”和“学”两个方面,通过由外而内的内容建构实现了对传统单一社会责任主体观念的解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新发展阶段,全面
第2页(共27页)
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材料二:
曾经“教育下乡”为农村脱贫开出良方;如今要让贫困断“根”,还需要用上“教育”这个“实招”,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夯实乡村教育的根基,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引进优秀师资、做好控辍保学……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琼中县吸引了超过3000名中小学生回流。事实上,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
(摘编自李群《在“朗朗书声”中托举乡村未来》)
材料三:
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还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既要培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需要发现、发掘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在乡村人才培养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进行针对性部署,尽快满足需要。
(摘编自向秋《人才振兴,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材料四: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佛山与凉山密切配合,力推产业协作,为帮扶地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佛山先后投入4.64亿元财政帮扶资金,引导96家企业落地凉山,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佛山还扎实推进“领头雁计划”,培训援建新村第一书记139名、发展带头人1238名。既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更要“一人带头、全村致富”。同时,建立凉山普通高中“佛山班”教学示范点,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希望种子”。
进入新的阶段,佛山与凉山两地协同创新与日俱增。依托凉山资源禀赋,佛山用建设工业园区思维,并通过电商平台、数字营销等新途径,让凉山名优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粤
第3页(共27页)
港澳大湾区,“佛山企业+凉山资源”“沿海总部+西部基地”等合作模式初具雏形。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新路子。”
(摘编自人民日报《佛山凉山结对子﹣﹣摘掉贫困帽协作不歇脚》)
(1)下列对乡村振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振兴是国家“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关键。
B.乡村振兴要和脱贫攻坚做好衔接过渡,要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C.乡村振兴要继续发挥好教育的关键作用,只有夯实乡村教育的根基,全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D.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培养,在重点培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发现和发掘“农创客”“田秀才”等特殊人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当前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背景、内容和意义,据此可知乡村振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民族复兴的有效途径。
B.材料二中,通过改善当地教育走出贫困的海南琼中县,继续走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健骨”的道路
C.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从教育和人才的角度来谈乡村振兴的路径,两则材料都指出了现实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
D.材料四中,佛山用建设工业园区的经验,依托凉山当地资源帮助建设农林业园区 (3)海南琼中和四川凉山的乡村振兴实践可以提供哪些有益的借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逢 老舍
虽然已是秋天,钱诗人却只穿着一件蓝布的单道袍。他的白发更多了,两腮深陷,而像深山老谷里修道的隐士。静静的他坐在供桌旁的一个蒲圈上,轻轻地敲打着木鱼。 听见了脚步声,老人把木鱼敲得更响一点。用一只眼,他看明白进来的是瑞全。他恨不
第4页(共27页)
能立刻过去拉住瑞全的手。可是,他也要看看瑞全怎样行动,是否有一切应有的谨慎。他知道瑞全勇敢,才能成功。
瑞全进了佛堂,向老人打了一眼,而没认出那就是钱伯伯。他安详的把捎马子放下;假若有人还盯他的梢,他会使盯梢的明白,也就是日本人愿意看到的迷信鬼神的傻蛋。 老人看到瑞全的安详与作戏,点了点头。他轻轻的立起来,嗽了声,可是听出老人的嗽声。“钱伯伯”三个字,亲热的,自然的冲到他的唇边。可是,他把它们咽了下去。他也向佛像后面走,来到一个小院。钱诗人向瑞全一点手,拐着腿
进屋门,“老三”与“钱伯伯”像两个火团似的,同时喷射出来。瑞全一歪肩,可就想不起任何别的话来。在他记忆中,钱伯伯是个胖胖的,黑头发的,安良温善的诗人。他也想到,和在这些个破小庙里。愣了一会儿,他认识了钱伯伯,便依稀的认出街道与方向。
“我看看你!我看看你!”老人笑着说。他的深陷的双腮不帮忙使他的笑容美好,可是眼角上的笑纹还很好看。“我看看你,老三!”老人坐在床沿上,凑近老人坐下。 “伯伯,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瑞全打破了沉寂。
老人的唇动了动。他想把入狱受刑的经过,与一家人的死亡,一股脑儿像背书似的背给瑞全听。可是,必定看见过战场;战场上一天或一点钟内;他自己的一点苦痛有什么可说的价值呢?
“教日本人收拾的。”老人低声的说,希望就用这么一句话满足了瑞全。 “什么?”瑞全猛的立起来,一双黑豆子眼盯住老人的脑门。
瑞全万也没想到钱诗人,钱伯伯,天下最老实的人,一滴血不流的,用它的古老的城墙圈着百万以上的亡国奴。谁知道,并且因受刑而反抗呢? “钱伯伯,告诉我点您的事!”
老人瘪着嘴一笑,他本不想说,可是又觉得不应当拒绝青年朋友的要求。“我的事很多,我都做过什么。我倒真高兴能告诉你,我的一点小小的变化。变化是生长的阶段。我并没死,我是像个小孩,或小树,危险困苦也就都不可怕了,因为我的眼是看着远处,拧着眉了,而可以既不着急;我知道我所干的是任何一个有心思,有理想的人;我能自信了。是的,今天我没有,皈依佛法;我想
用心的,瑞全一字不落的,把钱伯伯的话都听进去。
他没想到钱伯伯会这样概括的述说。他原来以为老人必定婆婆妈妈的告诉他一些有年月,有地点的事实。听完这一大段话,他呆呆的看着钱伯伯。是的,正像他的思想,全
第5页(共27页)
变了。他好像不认识了,钱老人。
他很想把自己的经验都告诉给老人,可是,他鼓不起勇气来说了。事实,不过是一些零散的砖头瓦块,说不说都没有关系。 “老三,说说你的事呀!”老人微笑着说。
老三伸了伸腿。“钱伯伯,用不着说了吧?我也正在变!”
“好!好!还是说说吧,说说你的事!我愿意多知道事情,只有多知道事情
瑞全没法不开口了。他原原本本的把逃出北平后的所见所闻,都说出来。说着说着,瑞全感到空前未有的痛快与兴奋。这是和钱伯伯谈心;在事实之外,他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批评。
一直等老三说完,钱诗人才出了声:“好!你看见了中国!中国正跟你我一样,有多少多少矛盾!我希望我们用不灰心与高尚的理想去解决那些困难与矛盾!”
(节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诗人很快就认出走进佛堂的是瑞全,但出于警惕并没有立刻上前相认,这也是为了考验现在的瑞全是否具备应有的谨慎。
B.小说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老人“点了点头”“唇动了动”“瘪着嘴一笑”,外在细节的刻画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C.老人始终没有给瑞全讲自己受刑的经过和一家人的死亡,一方面是不想让瑞全因为自己伤心,另一方面缘于自己内心的觉醒。
D.小说以瑞全和钱老人重逢为主要内容,写的虽然是两个普通人的故事,但由于苦难深重的故事背景而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2)请简要分析瑞全见到钱诗人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对同一个人使用了“诗人”“伯伯”“老人”三种称谓,这三种称谓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孝宗皇帝,讳祐堂,宪宗第三子也。母淑妃纪氏,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敕礼部命名,大学士商辂等因以建储请。二十三年八月,宪宗崩。九月,..即皇帝位,收已故内臣赐田,给百姓,户部请免南畿、湖广税粮。上曰:“凶岁义当损上益下。必欲取盈,如病民何。”悉从之。命天下预备仓积粟,以里数多寡为差,不及额者
第6页(共27页)
罪之。禁内府加派供御物料,罢内官烧造瓷器,罢明年上元灯火。四年春二月,敕法司..曰:“曩因天道示异敕天下诸司审录重囚发遣数十百人朕以为与其宽之于终孰若谨之于始嗣后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详审其情罪所当,庶不背于古圣人钦恤之训。”十七年八月,命天下抚、按、三司官奏军民利病,所司以闻。召马文升、戴珊于暖阁,谕以明年考察,以求至当。谕讲官进讲直言毋讳。十八年二月,谕户、兵、工三部曰:“方今生齿渐繁,..而户口、军伍日就耗损,帝不豫。五月庚寅,大渐顾命。辛卯,崩于乾清宫。六月,上..尊谥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其惟孝宗乎!
(节选自《明史•孝宗朱祐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曩因天道示异/敕天下诸司审录/重囚发遣数十百人/朕以为与其宽之于终/孰若谨之于始/嗣后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
B.曩因天道示异/敕天下诸司审录重囚/发遣数十百人/朕以为与其宽之于终/孰若谨之于始/嗣后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
C.曩因天道示异/敕天下诸司审录/重囚发遣数十百人/朕以为与其宽之于终/孰若谨之于始嗣后/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
D.曩因天道示异/敕天下诸司审录重囚/发遣数十百人/朕以为与其宽之于终孰若谨之于始嗣后/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储意为确定储君,即确定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B.上元,正月十五,又称元夕或元宵
C.讲官是为皇帝经筵进讲之官,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D.顾命指帝王临终遗命,顾命大臣被帝王托以辅政重任,甚至可以决定新帝的废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幼年不幸,不为宪宗所知。当时万贵妃独占宠爱,宫中没人敢提及他的出生,宪宗才知道这件事。
B.明孝宗爱惜百姓,多次减免税赋。他收回已故内臣的赐田,交付给百姓
C.明孝宗注重积贮,积极倡导节俭。他禁止内府加派供皇上所用物料,停止工役,还取消次年上元灯火。
D.明孝宗勤于政务,主动了解民情。他要求地方官员报告军民疾苦,百姓若有好的建言
第7页(共27页)
也可上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曰:“凶岁义当损上益下。必欲取盈,如病民何。”悉从之。 ②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花子 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注】①菡萏:出自《尔雅》,荷花别称。②鸡塞,即鸡鹿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残”字统摄全篇,起笔既暗含荷花之美好,又突出香消叶残之惨状。 B.秋风在绿波间回旋,似乎无情之物也因为零落景象而愁苦徘徊。 C.韶光已逝,容颜老去,词人不仅写出自然季候之残
D.下片描写思妇形象,无限悲情却以“倚栏干”三字收尾,戛然而止留有余韵。 (2)王安石与黄庭坚论词时,认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是南唐词中最好的两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鸟为喻表达志向,表明自古以来君子小人不可同群这一道理的句子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把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的句子是: , 。
(3)西晋文学家张季鹰以“使我身后有名,不如即时一杯酒”道出无意功名的心声,诸葛亮《出师表》中“ , ”两句也表达了无意功名的初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三星堆遗址二次考古发掘成果公布。一时间,不但主流媒体竞相报道, 与当下媒体传播环境的变革有关,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公众对古文明兴趣的提升。
第8页(共27页)
②
①
网络平台是当下文化话题的 。有关三星堆新出土文物的短视频,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很快就达到了几十万,网友纷纷转发并关注。因符合网络流量法则而冲上了热搜前沿的,还有所谓三星堆来源于外星文明。平时不太为公众熟知的文物保护,确实需要舆论热度,但热度不能代替真实度。 三星堆的传播变成了一场哗众取宠的狂欢,就会走入过度娱乐化的死胡同。当然,考古并不排斥想象力。出土的文物不会说话 。我们需要用想象力来弥合认知缝隙,获得一幅完整的图景,读懂先民留下的文明“密码”,想象力可以没有边界,却必须有根基。一切真正的瑰丽想象都是科学精神伸向天空的臂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 B.固然 C.固然 D.虽然
集散地 只要 支离破碎 聚集地 只要 七零八落 集散地 如果 支离破碎 聚集地 如果 七零八落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谓外星文明来源的说法,因符合网络流量法则也随着三星堆冲上了热搜前沿。 B.所谓三星堆来源于外星文明的说法,也因符合网络流量法则而冲上了热搜前沿。 C.因符合网络流量法则冲上热搜前沿的,还有三星堆来源于所谓外星文明的说法。 D.因符合网络流量法则,随着所谓三星堆而冲上热搜前沿的还有来源于外星文明。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B.从马里到南苏丹,从利比亚到黎巴嫩……肩负维和重任的中国“蓝盔”砥砺前行。 C.看见鸦片,只送到药房里去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8.(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潮汐发电是一种水力发电的形式,利用潮汐海面的升降,自其中取得能量。潮汐发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 ,至少要有几米;二是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进行土建工程。潮汐发电是在海湾筑一条大坝,水轮发电机组就装在拦海大坝里。② ,水库开始蓄水;当海水的水位下落时,水库水位与
第9页(共27页)
外海潮位之间③ ,堤坝出水口处的水轮发电机组受到流动海水的驱动而发电。
9.(5分)日前,四川天府新区“以公园城市之名﹣﹣天府新区LOGO全民设计大赛”正式启动。经过近两个月征集与评审,如图从投稿中脱颖而出,解读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棵树都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孕育着可贵的品格和精神。松树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于天地间。柳树婀娜多姿,都能生根抽枝,生机勃勃。银杏也叫公孙树,子孙收获,耐得住光阴一寸一寸的雕刻打磨。还有其他许多树,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时,也就有了“千顷澄碧”的磅礴。
有人说:“一棵树教给我们的,也许比一摞书的东西还要多。”青年们不妨以树为友、以树为师,努力活成一棵树。
高考毕业前夕,学校计划举行一次“新时代青年姿态”的座谈会,邀请你参加。请围绕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第10页(共27页)
2021年四川省大数据精准联盟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士、农、工、商“四民”之等级结构,赋予了士人相对于普通民众的社会优越性。儒家的“四民”论从观念上证说了这一现象的合理性。早期儒家的“四民”论中贯穿着对“士志于道”之价值命题的认同。在此种意义上,对“道”的拥有被阐释为士人的身份特质,特别是天下国家之社会责任的唯一主体,其责任内涵即如孟子所言“乐以天下,则被儒家归结为职业的分化。士人因其职业﹣﹣“学”而能够体悟并获得“道”,农、工、商则因职业限制而被排除在“学”之外,早期儒家基于身份等级建构了社会责任主体的单一性结构,并在思想史中得到了持续的响应。
至明代,士人身份开始突破“学”与“职”的限制,“四民”论由此出现了第一个转向,意味着士、农、工、商在“道”的面前获得了看似平等的地位。虽然王阳明无法完全突破职业的等级层分,要求普通民众平等地承担社会责任,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进一步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从而使社会责任主体的单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松动。
“四民论”的第二个转向是晚清时期“四民皆士”观念的出现。在列强入侵、西学东渐的晚清变局下,传统“四民”结构逐渐解体,儒家价值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四民皆士”观念由此得以推出。在相关论述中,他基于身份平等建构了一个社会责任主体的多维结构。首先,他在身份观念上彻底突破了“学”与“职”的限制。他说:“士者学子之称”,而非特指“学习道艺”者。如果变革教育体制,使农、工、商、兵等皆如士人一样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增强国家实力。传统士人的身份特质由此遭到了外在解构。梁启超还通过对“学”之内容的重构实现了对士人身份的内在解构。他认为,士人应以“行新政、抵外侮”作为终极价值追求,所有职业群体皆可因“学”而与“道”发生连结。但梁启超并没有完全否定“士志于道”的传统,而是将之转换为责任的层次之分。因此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四民皆工”的观念。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建构。如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说:“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
第11页(共27页)
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平等地被视为劳工中的一分子。至此,所谓责任大小之分亦不复存在。这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发扬光大,并经过革命的实践
(摘编自陈继红《“四民”论转向与社会责任的主体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孟子所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表明天下国家的社会责任只能由士人来担当。 B.王阳明指出“四民”虽有职业差异,但都可与“道”连接,并平等地承担社会责任。 C.梁启超认为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都可称士,由此从外在解构了传统士人的身份特质。 D.在“四民皆工”的观念里,劳动者既没有职业的差异,也无社会地位和责任的区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四民”论转向的角度,简要梳理了历史上人们对社会责任主体认知变化的过程。
B.第二段引用王阳明和顾炎武的观点,是为了说明突破士人身份限制已成当时社会的共识。
C.第三段以梁启超的议论为例,指出了“四民皆士”观念的进步意义和局限,具有辩证性。
D.文章比较了不同历史时期“四民”观的社会责任内涵,肯定了“四民皆工”的进步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在早期儒家看来,农、工、商因为职业的限制而被排除在“学”之外,所以无法承担天下国家的社会责任。
B.虽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只是赋予了普通民众“保国”的间接责任,但这还是动摇了传统社会责任结构。
C.在列强入侵、西学东渐的晚清变局中,传统“四民”结构的解体,导致儒家价值体系受到空前质疑与挑战。
D.梁启超从“士”和“学”两个方面,通过由外而内的内容建构实现了对传统单一社会责任主体观念的解构。
【解答】(1)A.“孟子所说……表明……”错误,特别是天下国家之社会责任的唯一主体,忧以天下’”,选项张冠李戴,文中只是说士人“其责任内涵”与孟子所言表达意思相同而已,或者只是巧合而已。选项曲解文意。 B.“平等地承担社会责任”错误,可见选项曲解文意。
第12页(共27页)
D.“没有职业的差异”错误,可见不是没有职业差异。 故选:C。
(2)B.“是为了说明突破士人身份限制已成当时社会的共识”错误。
(3)C.“传统‘四民’结构的解体,强加因果、西学东渐的晚清变局下,儒家价值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西学东渐的晚清变局”的结果,不能主观臆断为因果关系。 答案: (1)C (2)B (3)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材料二:
曾经“教育下乡”为农村脱贫开出良方;如今要让贫困断“根”,还需要用上“教育”这个“实招”,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夯实乡村教育的根基,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引进优秀师资、做好控辍保学……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琼中县吸引了超过3000名中小学生回流。事实上,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
(摘编自李群《在“朗朗书声”中托举乡村未来》)
材料三:
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
第13页(共27页)
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还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既要培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需要发现、发掘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在乡村人才培养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进行针对性部署,尽快满足需要。
(摘编自向秋《人才振兴,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材料四: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佛山与凉山密切配合,力推产业协作,为帮扶地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佛山先后投入4.64亿元财政帮扶资金,引导96家企业落地凉山,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佛山还扎实推进“领头雁计划”,培训援建新村第一书记139名、发展带头人1238名。既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更要“一人带头、全村致富”。同时,建立凉山普通高中“佛山班”教学示范点,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希望种子”。
进入新的阶段,佛山与凉山两地协同创新与日俱增。依托凉山资源禀赋,佛山用建设工业园区思维,并通过电商平台、数字营销等新途径,让凉山名优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佛山企业+凉山资源”“沿海总部+西部基地”等合作模式初具雏形。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新路子。”
(摘编自人民日报《佛山凉山结对子﹣﹣摘掉贫困帽协作不歇脚》)
(1)下列对乡村振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乡村振兴是国家“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关键。
B.乡村振兴要和脱贫攻坚做好衔接过渡,要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C.乡村振兴要继续发挥好教育的关键作用,只有夯实乡村教育的根基,全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D.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培养,在重点培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发现和发掘“农创客”“田秀才”等特殊人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4页(共27页)
A.材料一介绍了当前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背景、内容和意义,据此可知乡村振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民族复兴的有效途径。
B.材料二中,通过改善当地教育走出贫困的海南琼中县,继续走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健骨”的道路
C.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从教育和人才的角度来谈乡村振兴的路径,两则材料都指出了现实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
D.材料四中,佛山用建设工业园区的经验,依托凉山当地资源帮助建设农林业园区 (3)海南琼中和四川凉山的乡村振兴实践可以提供哪些有益的借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答】(1)D.“在重点培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发现和发掘‘农创客’‘田秀才’等特殊人才”与原文有出入、管理人才、发掘能工巧匠;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与“培养科技人才、发掘能工巧匠。 故选:D。
(2)B.“继续走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健骨’的道路”表述不准确,原文为“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故选:B。
(3)由材料四第一段“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佛山与凉山密切配合,激发内生动力,既巩固脱贫成果;
由材料三第二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等、懂技术的‘田秀才’”,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基础性,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材料四第二段“佛山还扎实推进‘领头雁计划’、发展带头人1238名,佛山选派骨干教师,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希望种子’”可知,强化师资建设;
由材料四最后一段“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互惠共赢的新路子”可知要创新乡村振兴的合作模式、优势互补。 答案: (1)D (2)B
(3)①要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成果有效衔接,既巩固脱贫成果;②要坚持走人才振兴和教
第15页(共27页)
育振兴的道路,培养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和接班人,走出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互惠共赢的新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逢 老舍
虽然已是秋天,钱诗人却只穿着一件蓝布的单道袍。他的白发更多了,两腮深陷,而像深山老谷里修道的隐士。静静的他坐在供桌旁的一个蒲圈上,轻轻地敲打着木鱼。 听见了脚步声,老人把木鱼敲得更响一点。用一只眼,他看明白进来的是瑞全。他恨不能立刻过去拉住瑞全的手。可是,他也要看看瑞全怎样行动,是否有一切应有的谨慎。他知道瑞全勇敢,才能成功。
瑞全进了佛堂,向老人打了一眼,而没认出那就是钱伯伯。他安详的把捎马子放下;假若有人还盯他的梢,他会使盯梢的明白,也就是日本人愿意看到的迷信鬼神的傻蛋。 老人看到瑞全的安详与作戏,点了点头。他轻轻的立起来,嗽了声,可是听出老人的嗽声。“钱伯伯”三个字,亲热的,自然的冲到他的唇边。可是,他把它们咽了下去。他也向佛像后面走,来到一个小院。钱诗人向瑞全一点手,拐着腿
进屋门,“老三”与“钱伯伯”像两个火团似的,同时喷射出来。瑞全一歪肩,可就想不起任何别的话来。在他记忆中,钱伯伯是个胖胖的,黑头发的,安良温善的诗人。他也想到,和在这些个破小庙里。愣了一会儿,他认识了钱伯伯,便依稀的认出街道与方向。
“我看看你!我看看你!”老人笑着说。他的深陷的双腮不帮忙使他的笑容美好,可是眼角上的笑纹还很好看。“我看看你,老三!”老人坐在床沿上,凑近老人坐下。 “伯伯,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瑞全打破了沉寂。
老人的唇动了动。他想把入狱受刑的经过,与一家人的死亡,一股脑儿像背书似的背给瑞全听。可是,必定看见过战场;战场上一天或一点钟内;他自己的一点苦痛有什么可说的价值呢?
“教日本人收拾的。”老人低声的说,希望就用这么一句话满足了瑞全。 “什么?”瑞全猛的立起来,一双黑豆子眼盯住老人的脑门。
瑞全万也没想到钱诗人,钱伯伯,天下最老实的人,一滴血不流的,用它的古老的城墙圈着百万以上的亡国奴。谁知道,并且因受刑而反抗呢?
第16页(共27页)
“钱伯伯,告诉我点您的事!”
老人瘪着嘴一笑,他本不想说,可是又觉得不应当拒绝青年朋友的要求。“我的事很多,我都做过什么。我倒真高兴能告诉你,我的一点小小的变化。变化是生长的阶段。我并没死,我是像个小孩,或小树,危险困苦也就都不可怕了,因为我的眼是看着远处,拧着眉了,而可以既不着急;我知道我所干的是任何一个有心思,有理想的人;我能自信了。是的,今天我没有,皈依佛法;我想
用心的,瑞全一字不落的,把钱伯伯的话都听进去。
他没想到钱伯伯会这样概括的述说。他原来以为老人必定婆婆妈妈的告诉他一些有年月,有地点的事实。听完这一大段话,他呆呆的看着钱伯伯。是的,正像他的思想,全变了。他好像不认识了,钱老人。
他很想把自己的经验都告诉给老人,可是,他鼓不起勇气来说了。事实,不过是一些零散的砖头瓦块,说不说都没有关系。 “老三,说说你的事呀!”老人微笑着说。
老三伸了伸腿。“钱伯伯,用不着说了吧?我也正在变!”
“好!好!还是说说吧,说说你的事!我愿意多知道事情,只有多知道事情
瑞全没法不开口了。他原原本本的把逃出北平后的所见所闻,都说出来。说着说着,瑞全感到空前未有的痛快与兴奋。这是和钱伯伯谈心;在事实之外,他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批评。
一直等老三说完,钱诗人才出了声:“好!你看见了中国!中国正跟你我一样,有多少多少矛盾!我希望我们用不灰心与高尚的理想去解决那些困难与矛盾!”
(节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钱诗人很快就认出走进佛堂的是瑞全,但出于警惕并没有立刻上前相认,这也是为了考验现在的瑞全是否具备应有的谨慎。
B.小说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老人“点了点头”“唇动了动”“瘪着嘴一笑”,外在细节的刻画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C.老人始终没有给瑞全讲自己受刑的经过和一家人的死亡,一方面是不想让瑞全因为自己伤心,另一方面缘于自己内心的觉醒。
D.小说以瑞全和钱老人重逢为主要内容,写的虽然是两个普通人的故事,但由于苦难深重的故事背景而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第17页(共27页)
(2)请简要分析瑞全见到钱诗人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对同一个人使用了“诗人”“伯伯”“老人”三种称谓,这三种称谓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解答】(1)C.“一方面是不想让瑞全因为自己伤心。原文说“他想把入狱受刑的经过,一股脑儿像背书似的背给瑞全听,他以为瑞全刚由外面回来;战场上一天或一点钟内;他自己的一点苦痛有什么可说的价值呢”,老人始终没有给瑞全讲自己受刑的经过和一家人的死亡,并且他认为自己和家人的事不值得说。
(2)根据“老人……,嗽了声。瑞全虽然仍没认出老人。‘钱伯伯’三个字,有力的,‘老三’与‘钱伯伯’像两个火团似的。瑞全一歪肩。四只手马上都握在一处,可就想不起任何别的话来”分析,“钱伯伯”三字立刻冲到嘴边。等到他在小屋里见到钱诗人时,手马上握到了一起,这表明瑞全见到钱诗人后惊喜而激动的心情。
根据“他万想不到钱伯伯会变成这个狼狈的样子,和在这些个破小庙里,他认识了钱伯伯”分析,感到十分惊讶?’瑞全猛的立起来,钱伯伯,会受毒刑,一滴血不流的。谁知道,并且因受刑而反抗呢”分析,他“猛地立起来”,表明瑞全此时既震惊又愤怒的内心活动。
根据“‘好!好!还是说说吧!我愿意多知道事情,心里才能宽绰。他原原本本的把逃出北平后的所见所闻。说着说着。这是和钱伯伯谈心;在事实之外,瑞全受到钱伯伯启发和鼓舞,他无须顾忌什么。
(3)分析“诗人”这一称谓的作用:由“在他记忆中,钱伯伯是个胖胖的,黑头发的,钱伯伯,会受毒刑”“这样的老实人也会受刑,“左右应该是各色的鲜花与陈古的图书”的清高的诗人,“诗人”这一称谓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分析“伯伯”这一称谓的作用:由“‘钱伯伯’三个字,亲热的,自然的冲到他的唇边”“瑞全又叫了声‘钱伯伯’,他认识了钱伯伯,便依稀的认出街道与方向”“‘伯伯?’瑞全打破了沉寂”“钱伯伯,瑞全一字不落的。他原来以为老人必定婆婆妈妈的告诉他一些有年月。听完这一大段话。是的,正像他的思想,从“诗人”到“伯伯”的成为,这样安排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分析“老人”这一称谓的作用:由“老人瘪着嘴一笑,他本不想说。他原来以为老人必定婆婆妈妈的告诉他一些有年月。听完这一大段话。是的,正像他的思想。他好像不认识了,钱老人”“他很想把自己的经验都告诉给老人”分析,有助于“钱老人”的个体形象上升为战争中坚强和觉醒起来的众多老人的群体形象。
第18页(共27页)
答案: (1)C
(2)惊喜而激动:从咳嗽声听出是钱诗人时,“钱伯伯”三字立刻冲到嘴边,不顾行李,叫了声“钱伯伯”后就想不起任何别的语言。
震惊又愤怒:看到钱伯伯的狼狈样子,感到惊讶,他“猛地立起来”,深感震惊又愤怒。 痛快与兴奋:受到钱伯伯启发和鼓舞,在倾诉中感受到痛快和兴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批评。
(3)“左右应该是各色的鲜花与陈古的图书”的清高的诗人,却要遭受日寇的毒刑并因此反抗。
“伯伯”显示叙述视角转为瑞全,这样安排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老人”的称谓再次回到全知视角,有助于“钱老人”的个体形象上升为战争中坚强和觉醒起来的众多老人的群体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孝宗皇帝,讳祐堂,宪宗第三子也。母淑妃纪氏,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敕礼部命名,大学士商辂等因以建储请。二十三年八月,宪宗崩。九月,..即皇帝位,收已故内臣赐田,给百姓,户部请免南畿、湖广税粮。上曰:“凶岁义当损上益下。必欲取盈,如病民何。”悉从之。命天下预备仓积粟,以里数多寡为差,不及额者罪之。禁内府加派供御物料,罢内官烧造瓷器,罢明年上元灯火。四年春二月,敕法司..曰:“曩因天道示异敕天下诸司审录重囚发遣数十百人朕以为与其宽之于终孰若谨之于始嗣后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详审其情罪所当,庶不背于古圣人钦恤之训。”十七年八月,命天下抚、按、三司官奏军民利病,所司以闻。召马文升、戴珊于暖阁,谕以明年考察,以求至当。谕讲官进讲直言毋讳。十八年二月,谕户、兵、工三部曰:“方今生齿渐繁,..而户口、军伍日就耗损,帝不豫。五月庚寅,大渐顾命。辛卯,崩于乾清宫。六月,上..尊谥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其惟孝宗乎!
(节选自《明史•孝宗朱祐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曩因天道示异/敕天下诸司审录/重囚发遣数十百人/朕以为与其宽之于终/孰若谨之于始
第19页(共27页)
/嗣后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
B.曩因天道示异/敕天下诸司审录重囚/发遣数十百人/朕以为与其宽之于终/孰若谨之于始/嗣后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
C.曩因天道示异/敕天下诸司审录/重囚发遣数十百人/朕以为与其宽之于终/孰若谨之于始嗣后/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
D.曩因天道示异/敕天下诸司审录重囚/发遣数十百人/朕以为与其宽之于终孰若谨之于始嗣后/务存心仁恕/持法公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储意为确定储君,即确定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B.上元,正月十五,又称元夕或元宵
C.讲官是为皇帝经筵进讲之官,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D.顾命指帝王临终遗命,顾命大臣被帝王托以辅政重任,甚至可以决定新帝的废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明孝宗幼年不幸,不为宪宗所知。当时万贵妃独占宠爱,宫中没人敢提及他的出生,宪宗才知道这件事。
B.明孝宗爱惜百姓,多次减免税赋。他收回已故内臣的赐田,交付给百姓
C.明孝宗注重积贮,积极倡导节俭。他禁止内府加派供皇上所用物料,停止工役,还取消次年上元灯火。
D.明孝宗勤于政务,主动了解民情。他要求地方官员报告军民疾苦,百姓若有好的建言也可上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曰:“凶岁义当损上益下。必欲取盈,如病民何。”悉从之。 ②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
【解答】(1)“重囚”是“审录”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宽之于终”“谨之于始”是对称结构,在“孰若”前面断开。故选B,命天下各部门审查重大囚犯。朕以为与其到最后宽免。此后两京三法律部门及天下问刑官,执法公平。
(2)B.“祭祀祖先的习俗”说法错误、猜灯谜,并不包括祭祀祖先。
(3)D.“又安排大臣对建议实地考察”错误,所司以闻、戴珊于暖阁,务访实迹”,所在部门要上报。实地考察的是官员的政绩。
(4)①“凶岁”,灾荒之年,公正合宜的道理,困苦的老百姓。如果一定要收满所定之
第20页(共27页)
额?”全部依从其请求。
②“号”,号称,同“宴”,安乐;“耽”。译文:到了成化以来,但清平安定则容易沉溺于怠惰玩乐。 答案: (1)B (2)B (3)D
(4)①皇上说:“灾荒之年按道理应当损上益下。如果一定要收满所定之额?”全部依从其请求。
②到了成化以来,(天下)号称为太平无事,富庶强盛则渐渐招致骄傲奢侈。
参考译文:
孝宗皇帝,宪宗第三子,成化六年(1470)七月生朱祐樘于西宫,万贵妃得宠于宪宗。悼恭太子死后,在周太后宫中抚养朱祐樘,命令礼部取名。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九月。以第二年为弘治元年,收回已死内臣赐田给百姓。弘治三年、湖广税粮。假若一定要收取盈余。”全部同意减免,以居民组织多少规定数额。禁止内府加派皇上御用物料,停止内官烧造瓷器。弘治四年春二月,命天下各部门审查重大囚犯。朕以为与其到最后宽免。此后两京三法律部门及天下问刑官,执法公平,使百姓不违背古圣人宽恤之训,命天下抚、按,士民建议可以采纳的。在暖阁召见马文升,告谕他们明年考察一定要查访实绩。告谕讲官进讲可以直言不讳,告诉户、兵,而户口,这都是官吏抚恤无方。你们应全部讨论弊政上报,孝宗身体不舒服,病危、李东阳。七日。六月,庙号孝宗,号称太平无事,富强则会逐渐滋生骄奢,节俭有度,兢兢业业于保国泰持民盈之道、安定有序。《易》经说:“没有平地就没有山坡,只有艰贞是不会错的,只有孝宗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花子 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第21页(共27页)
①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注】①菡萏:出自《尔雅》,荷花别称。②鸡塞,即鸡鹿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上片以“残”字统摄全篇,起笔既暗含荷花之美好,又突出香消叶残之惨状。 B.秋风在绿波间回旋,似乎无情之物也因为零落景象而愁苦徘徊。 C.韶光已逝,容颜老去,词人不仅写出自然季候之残
D.下片描写思妇形象,无限悲情却以“倚栏干”三字收尾,戛然而止留有余韵。 (2)王安石与黄庭坚论词时,认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是南唐词中最好的两句
【解答】(1)A.“以‘残’字统摄全篇”错,应该是“愁”。
(2)“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以梦境来写真挚的思念之情,梦境中塞外风物渺远。戍边的丈夫很久没有回来。“小楼吹彻玉笙寒”句,玉笙之声的凄凉更衬托出思妇内心的寂寞,从外面下绵绵细雨雨写到楼中人梦醒,把深闺中孤寂。 答案: (1)A
(2)①征夫远在塞北,久不归来。梦醒后听到楼外细雨之声。②这两句由室外而及室内,表达了思妇孤寂。 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含泪倚栏。 赏析:
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以韶光憔悴在加重;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倚栏而更见凄凉。
菡萏,荷花的别称,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点其“味”,重其“色”。西风。绿波。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一个“愁”字,于是,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指春光,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
第22页(共27页)
②
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荷叶的秀翠,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质朴而有力,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此时此刻,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
首句,托梦境诉哀情,雨声细细,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在今陕西省,可思可望而不可即,思亦绵绵”,以吹笙衬凄清,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完最后一段),笙寒而声咽。这两句亦远亦近,亦声亦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人事如此悲凉,满怀怨恨,“何限”,说不尽,诉不尽的恨,恨依泪倾,但很能打动人心,写物写人更写情,语已尽而意无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鸟为喻表达志向,表明自古以来君子小人不可同群这一道理的句子是: 鸷鸟之不群兮 , 自前世而固然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把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的句子是: 管弦呕哑 , 多于市人之言语 。
(3)西晋文学家张季鹰以“使我身后有名,不如即时一杯酒”道出无意功名的心声,诸葛亮《出师表》中“ 苟全性命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两句也表达了无意功名的初衷。 【解答】故答案为:
(1)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重点字:鸷) (2)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重点字:呕 (3)苟全性命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重点字: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三星堆遗址二次考古发掘成果公布。一时间,不但主流媒体竞相报道, 与当下媒体传播环境的变革有关,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公众对古文明兴趣的提升。 网络平台是当下文化话题的 。有关三星堆新出土文物的短视频,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很快就达到了几十万,网友纷纷转发并关注。因符合网络流量法则而冲上了热搜前沿的,还有所谓三星堆来源于外星文明。平时不太为公众熟知的文物保护,确实需要舆论热度,但热度不能代替真实度。 三星堆的传播变成了一场哗众取宠的狂欢,
第23页(共27页)
就会走入过度娱乐化的死胡同。当然,考古并不排斥想象力。出土的文物不会说话 。我们需要用想象力来弥合认知缝隙,获得一幅完整的图景,读懂先民留下的文明“密码”,想象力可以没有边界,却必须有根基。一切真正的瑰丽想象都是科学精神伸向天空的臂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C A.虽然 B.固然 C.固然 D.虽然
集散地 只要 支离破碎 聚集地 只要 七零八落 集散地 如果 支离破碎 聚集地 如果 七零八落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谓外星文明来源的说法,因符合网络流量法则也随着三星堆冲上了热搜前沿。 B.所谓三星堆来源于外星文明的说法,也因符合网络流量法则而冲上了热搜前沿。 C.因符合网络流量法则冲上热搜前沿的,还有三星堆来源于所谓外星文明的说法。 D.因符合网络流量法则,随着所谓三星堆而冲上热搜前沿的还有来源于外星文明。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A.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B.从马里到南苏丹,从利比亚到黎巴嫩……肩负维和重任的中国“蓝盔”砥砺前行。 C.看见鸦片,只送到药房里去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解答】(1)第一空,虽然:虽然,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表示承认某个事实;表示承认甲事实。语境中“三星堆成为热搜”与“当下媒体传播环境的变革”“公众对古文明兴趣的提升”都有关联。
第二空,集散地:大宗物产集中运销的地方。语境指网络平台是当下文化话题集中的地方,故应选择“集散地”。
第三空,只要:表示必要的条件(下文常用“就”或“便”呼应),假使。语境中“三星堆的传播变成了一场哗众取宠的狂欢”表假设。
第四空,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七零八落:是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语境中修饰的是信息。 故选:C。
第24页(共27页)
(2)画横线的句子“因符合网络流量法则而冲上了热搜前沿的,还有所谓三星堆来源于外星文明”有以下几处语病:
①成分残缺,“所谓三星堆来源于外星文明”缺少宾语。
②语序不当,“冲上了热搜前沿”的是“三星堆来源于外星文明的说法”。 故选:B。
(3)文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密码”是喻体;A,“摇篮”是喻体;B;C.“出售存膏;D.“慈祥”用引号表示反语。 答案: (1)C (2)B (3)A
8.(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潮汐发电是一种水力发电的形式,利用潮汐海面的升降,自其中取得能量。潮汐发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 是潮汐的升降幅度必须大 ,至少要有几米;二是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进行土建工程。潮汐发电是在海湾筑一条大坝,水轮发电机组就装在拦海大坝里。② 当海水的水位上涨时 ,水库开始蓄水;当海水的水位下落时,水库水位与外海潮位之间③ 形成一定的落差 ,堤坝出水口处的水轮发电机组受到流动海水的驱动而发电。
【解答】语段分析了潮汐发电要具备的条件。第一空由“具备两个条件”“二是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可知句式上应是“一是……必须……”,自其中取得能量”可知这里可以填:一是潮汐的升降幅度必须大,水库开始蓄水。第三空结合“当海水的水位下落时”可知“水库水位与外海潮位之间”会形成落差,所以这里填:形成一定的落差。 答案:
①是潮汐的升降幅度必须大; ②当海水的水位上涨时; ③形成一定的落差。
9.(5分)日前,四川天府新区“以公园城市之名﹣﹣天府新区LOGO全民设计大赛”正式
第25页(共27页)
启动。经过近两个月征集与评审,如图从投稿中脱颖而出,解读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解答】从题目要求上来看,要求结合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和整体图案。结合实际分析,城市LOGO设计是城市形象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城市形象提升的基础,而天府新区作为公园城市。因此设计此标识要结合天府新区城市自身的优势特点,标识以“水润天府”为设计理念、银杏、花蕾四元素为一体,又似一朵绽放的花蕾。流动的水,银杏和花蕾则代表了生机,辅以音符和花蕾的形象,让人看到的是美丽的城市景观。
参考答案:
图案由水滴、银杏、花蕾四个元素构成,又似一绽放的花蕾。整个标识将“水润天府”和银杏的意象相结合,象征着天府新区生机与活力相结合的公园城市特质。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棵树都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孕育着可贵的品格和精神。松树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于天地间。柳树婀娜多姿,都能生根抽枝,生机勃勃。银杏也叫公孙树,子孙收获,耐得住光阴一寸一寸的雕刻打磨。还有其他许多树,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时,也就有了“千顷澄碧”的磅礴。
有人说:“一棵树教给我们的,也许比一摞书的东西还要多。”青年们不妨以树为友、以树为师,努力活成一棵树。
高考毕业前夕,学校计划举行一次“新时代青年姿态”的座谈会,邀请你参加。请围绕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第26页(共27页)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答】
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大家都知道。因为树的存在。
美景因树而生动,时光因树而温馨……树不仅提供着日用之便、精神滋养,许多人爱树、护树。
“看到梧桐树,就想起焦裕禄”“看到木麻黄。焦裕禄,组织干部群众遍种林木,锁住了大风沙。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植树造林22年。一位位勤于并乐于栽树的党员干部,彰显“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
活成一棵松树,都能茁壮地生长,永不被困难吓倒。”做人就应该学习松树的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站稳脚跟,浪打不迷航,都要无所畏惧,“明知山有虎,像挺拔的松树那样。
活成一棵银杏树,祖父栽种。将根深深扎进大地,耐得住光阴一寸一寸来雕刻打磨,结出累累果实。我们要像银杏树那样,学会安静地扎根,做最好的自己。
当然了。树同人一样,孕育着可贵的品格和精神、一棵柳树,做一棵平凡的树,许许多多平凡的树,就有了“绿我涓滴。事实上,也能超越平凡。
有人说:“一棵树教给我们的。”同学们、以树为师、坚毅、高尚,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我的发言完毕!
第27页(共2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