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音乐与大学生修养

2023-07-30 来源:欧得旅游网
音乐与大学生修养

法学1002班 汪贤洲

音乐是个神奇之物,它的起源甚至无可追溯,大概宇宙形成之时就伴随着孕育出来了,那自然神奇的和谐仙音,谁能说它的出现没有给人类走上文明之史有所建功呢?

远的不说,单论音乐对我们大学生修身养性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之中对我们的思维、性格、品格、价值观等有着深远影响,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得清楚的,不过在此我还是姑且谈谈我的浅见。

人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母亲都会对她的孩子唱摇篮曲或者催眠曲,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明证。正是这样的天赋能力,使得我们大学生在享受音乐的时候因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而涉及己身,在自己的身上使这种情绪得以蔓延,从而进一步牵涉到自身的修养。在这里分几个小点来阐述此问题。

1.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常常自觉或不自觉的集中注意力在乐声上,体会乐声所要表达的情境,再将这种意境在现实中表达出来,使得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读书的时候大学生习惯听平静和祥的乐曲使得自己心境平和以集中注意力在书本上,达到专心的效果。这也是对锻炼自身对注意力分配的良策,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已经进行了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的心理素质训练。我们知道,能不能合理的、有效的分配注意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在学术上是非常有用的。

2.知觉与心理的配合与协调。听音乐靠的是感觉,这不仅牵涉到内心的节奏感、位置感,还有更高层次的情感、意境等等。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以情入境,使得自身的情绪也得以舒展,是锻炼自身良好心态的好方法。此外,也可通过享受音乐提升听力水平,真可谓一举两得。这两者,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作用不可谓不明显。尤其是锻炼心态这一条,在现今大学生普遍冲动情绪泛滥,动不动就要生要死的现状,是有一定改善作用的。这是为大学生们以后走上社会打好基础,良好的个人素质到哪里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又牵涉到了选曲的正确性了,这点我会在后面再作阐述。

3. 空间、时间观念的拓展。音乐是时间艺术,时间是度量音乐的基本尺度之一。再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像音乐那样重视时间上的精妙配合了。雕塑和建筑是现实空间的三维艺术,音乐是虚拟空间(声音的想象空间)的三维艺术:音的节奏运动是横座标,音的音高变化是纵座标,在现实的的音乐中,尤其是在乐器与人声的合奏、合唱中,音的“远近”所造成的效果则构成了第三维——深度的座标。经常置身于音乐中的人,也就是经常置身于精妙的音乐时间“流”和音乐三维空间的人,空间、时间观念很自然地得到加强。而空间、时间观念,在高深的物理、数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研究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而这些对大学生,尤其是理科性质的学生是很有用的。

4. 毅力与耐力的锻炼。音乐给予人是更苛刻的磨练呢,还是更深沉的幸福呢?有谁说得清?但是毅力和耐力——如果把它们说成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素质,我想是不过分的。这点在学习奏乐的大学生身上尤其突出。乐声固然美妙,在使得其美妙仙音拨开云雾见明月的学习过程中可是要下苦工的,这个过程对大学生磨练自身的毅力和耐力是个极好的考验平台。而对于只享受的同学来说,估计只能说在旁边有个音乐初学者的情况下才能体验的比较深刻,这个过程确实也相当锻炼忍耐力。这点我周围的朋友大概体会的比较深刻,在此表以歉意。

5. 分辨能力和记忆能力的锻炼。分辨和记忆可以说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细胞”——基础能力,在分辨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分析、思考。音乐的各个要素(音高、音强、音色、节奏、速度等等)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呈现出动态的无穷无尽的千姿百态,远远超过语言的描述能力,经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指挥家能够听出演奏中的瞬间失误,钢琴家能够感觉到指触间的细微差别,提琴家能够把握住音色上的准确控制,作

曲家能够体察到和声里的点滴新意,这当然是玩音乐的厉害人物才能达到的,但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样获益匪浅。音乐随时调动着人的反应、锤炼着人的分辨和记忆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就是音的分辨和记忆;音乐基础课程——听辨、模唱、听写等——更是对于分辨和记忆能力的直接训练。这些话再简单点说就是,大学生在听与学音乐的过程中会意识的锻炼到自身的记忆力、分辨力,在大学生把握极小差距上有很大贡献。

6.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谐调与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把握地实现背谱演奏,至少要同时用到四种记忆,第一是音乐(声音)的记忆,听觉上的音乐“流”的运动;第二是乐谱(图像)的记忆,一幅幅具有内在联系的图形的转换;第三是手指动作(运动)的记忆,肌肉和关节的运动进入潜意识的记忆,使得在瞬间的“走神”中演奏仍然能够继续;第四是音乐结构(逻辑)的记忆,旋律的重复与变化,和声功能的规律化、程式化的序进,曲式的发展与再现,等等。这四种记忆,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音乐使得这两种思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这种思维方式,正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人最需要的思维方式,也是既往许多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和具有综合性巨大成就的人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在当今世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是做技术工作还是研究工作,是做具体工作还是领导工作,要想大有成就,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以开阔的思路,丰富的想象,不循常规的见识和勇气,在必要的环节跳开逻辑思维的束缚,用创造性思维取代复制性思维。音乐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没有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或学习方式能够替代。从这里也看得出音乐对大学生的成材是有多么重大的作用。

上述第一个层次是最基础的层次,也是自然而然产生作用的层次。

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的第二个层次是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修养和一般文化、历史修养。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的第二个层次是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修养和一般文化、历史修养。音乐的这个方面的功能,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称道。古代中国文人把“琴棋书画”作为基本修养,“琴”就是音乐,摆在第一位,可见位置之崇高。历史上西方知识分子普遍重视音乐学习,主要也是出于这个层次的认识。现在来讲讲音乐这神奇之物对大学生情操培养的影响。在此必须要提醒的是,音乐不是单一的,它千变万化,面目多重,培养我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必须要选取思想积极、更阳光的乐曲。 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应该注意两点:

1. 音乐在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音乐对于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净化和升华,必须是、只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音乐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是长期效益,终身效益,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一个“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过程。

2. 音乐对于大学生的作用,只能是按照音乐所特有的“直指人心”的特点,通过音乐听觉作用于人的心灵而实现。歌词不是音乐,作者简介不是音乐,背景图片和名人语录等等统统不是音乐,绝不能套用文学的欣赏方法,绝不能以这些学习音乐的辅助手段来取代音乐本身。

音乐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成长的作用的第三个层次是更深入的、涉及人的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关于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的这个方面的作用完全是由于音乐的本性:由于音乐的非具象性(音乐是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非理念性(音乐本身并不传递概念、定义、逻辑、结论之类可以使人“懂”的理念信息)、不确定性(无论欣赏或演奏,无论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永远不会象数学那样具有精确和惟一的秉性),以及“直指人心”(不经过任何的中介和转译)的特性,使得大学生在欣赏、表演、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最广阔、最自由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促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广阔、最自由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关于丰富大学生的情感。

人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不在于直立,不在于智商,而是在于情感。只有人,才有人的情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人类独有的。工业革命时代有人提出“人是机器”,正是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局限,背离了人的本性。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的情感对于一个完备的、健康的人的作用,对于一个正常的、持续发展的社会的作用,越来越被公众所认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永远不能被语言所复述,永远不能被其他艺术形式所替代。音乐对于人的情感需求、情感发展方面的独特的、独到的作用,主要还是根源于音乐“直指人心”的本性。因此古代哲人历来重视音乐对于人性的影响,而我们作为社会的新血液,也应该把音乐作为我们的必修课,丰富自身情感,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是价值观。 第三个方面,关于锻炼大学生社会组织能力与适应能力。

1. 音乐的合作性——音乐形式中有很多集体合作的项目,例如重唱、合唱、重奏、合奏,除了钢琴等少数乐器有真正意义上的“独奏”(一个人表演)而外,其他乐器的独奏经常需要有另外一件或多件乐器进行“伴奏”。我们只要和美术、文学稍加比较,就很容易理解音乐的合作性。人们参与合作性的音乐活动,不但在组织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组织能力与适应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人在演奏、演唱音乐即融汇在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个体与整体、个体与个体的协调、均衡的感觉,这是非常独特、非常珍贵的体验,对于人格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点在我们学习音乐与他人合奏的时候尤为突出。合作能力,从来就是我们社会人必不可少的生存必要法门之一。只要我们还存在与这个社会中,这个能力就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大学生基本换代到90后了,而我们这些90后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感强,独占欲望也相较较强,使得我们从小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这对以后在社会上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音乐能极好的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2. 音乐的交流性——不仅是奏乐人之间的交流,也包含我们听众与奏乐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实质就是一个心理素质锻炼,人与人协调、适应、交流能力的锻炼。音乐的这种交流性和美术、文学是很不一样的,对于人的素质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我们潜移默化的在接受音乐熏陶的过程中使得自身的情感得以圆满。 《论语》中有个故事,说孔子在

卫国,有一天在房中击磬。这时有人挑着草筐从门外经过,只听此人评论道:“这磬声很有心啊!”说着停下脚步,驻足静听,过了一会此人说道:“这磬声像石头撞击之声,硁硁然意志坚定,却不知随世道变通。”音乐我交流性可见一斑。

3. 音乐的社会性——音乐自产生以来,就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人的诞生、成长直到死亡,学习、婚嫁、战争、庆典,几乎所有的重要社会活动都伴随着音乐。所谓大学,就是有容乃大,学无止境,我们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良好平台参与一定的社会交往,从而得到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增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音乐就是一个绝佳的桥梁。

下面我继续就音乐对大学生修养这一主题做进一步阐述。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听众对于

作品中的感情表现不是以纯客观被动方式来接受的,而是以直接主观能动态度来体验的。在大学生进入社会最后一步的培养中,要真正让那些健康向上、悦耳动听、喜闻乐见、品位高雅的音乐作品进入大学生的心田,使大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起到陶冶情操、促进思维、开阔视野、培养意志的作用。

现今随着对高校学生的音乐教育步伐的快速推进,社会各界逐渐重视提高其人文素质。音乐教育和科学有着密切关联的观点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音乐教育当中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高校音乐赏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性、创新性和制度性,应该重视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研究,以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观与情感层次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档次、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高校

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是以高校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构建探究作为切入点的,并且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提出科学的设想,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有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音乐欣赏学习,有助于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音乐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可或缺,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完善发展均有所影响,在此在此强调选取正确乐曲的重要性,寄予我让大学生在仙音中成为国家新的支撑的希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