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2022-04-20 来源:欧得旅游网
高教之窗 2015年10月 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马合木提・司马依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要:在现代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高校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也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技术、文化建设方 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的科研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科研需求,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专业化程度低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拥有创新精神,协同创新路径形成高校院系科研管理新 模式,不断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科研管理成果的应用价值,使科研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章针对高校科研管 理的现状.结合创新路径,对高校科研管理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创新路径 高校作为社会先进力量,知识水平以及科技创新能力都处 2.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协同创新面临的挑战 2.1管理理念的转变 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紧紧扮演一个“中转站”的角色,这 在社会的前沿,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在现代科技发展、社会进 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还是协同创新的核 心要素,想要使其在不突破体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能力,探索 就使得院系的科研工作缺少目标,没有想到自然乱了阵脚,实 有助于协同创新其他方面的资源共享型集成方案,形成完善的 际上,科研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意识浅薄,院系科研管理工作 科研活动体系,这还需要面临很大的挑战。高校科研管理工 者在院系科研管理工作中仅仅扮演“联络人”的角色,由于科研 导致主动管理意识浅薄,创新服务能力低, 作,特别是院系科研管理工作协同创新,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 管理没有准确定位,需要,更是我们处在这个时代的使命。 1.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内部院系科研管理模式基本上由研究人员、研究机构 管理目标任务局限于传达上下级的工作,注重形式,忽视过程, 达不到院系科研工作者需要。 2.2资源投入保障面临挑战 资源投入方面同样也面临着挑战:第一,高校院系管理工 (研究所)、院系三大模式构成,院系科研管理工作一般由院系 主管层领导带领若干科研管理秘书组成科研办公室,主要功能 作所投入的经费完全不够,国内的高校普遍没有形成科研工作 费用的限制严重的影响科研管理工作的实施与发 是联系、协调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所),研究所的主要功能就 的专项经费,是研究院系科研工作下发的科研课题,这类工作由研究所的研 展,丧失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第二,科研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 科研管理工作需要的是对科研工作最了解、最贴 究人员完成,每个院系都设立院系学术委员会这类机构,针对 也远远不够,重大事项进行商议和决策,这种一条线似的管理模式相对简 近科研一线工作的人员,这更应该承担起对市场信息的探索工 单,但随着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科研工作越来越繁重,科研模式 作,然而现实却是承担院系科研管理工作的常常只有一个人, 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 高校院系由于种种原因只重视科研成果,对科研管理工作 但是也并不反对,这种情况导致科研管理工作人员 团队建设,只能是小组进行研究,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缺乏对 并不重视、研究项目全程的监督与动态管理,对上级的科研管理工作只是 在进行工作时谨小慎微,中规中矩的按照院系领导的意向来完 仅仅做好的工作就是传达上下级命令,对待有风险,超 直接的转达,很少细致的了解通知内容,更不要谈对通知内容 成工作,进行整理,对研究人员有效的申报注意事项并没有起到帮助作 出工作任务的创新型管理工作一概忽视,协同创新院系科研管 用,现在的高校每个专家都习惯于培养出自己的徒弟,组成一 理工作也是在挑战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管理人员除了完 个小的研究团队,满足于小小的研究团队,在封闭式的小领域 成基本任务外还要不断发现新的创新型的工作任务,上报领 这样才能促进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 内进行小的研究工作,没有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显得很舒适, 导,下达研究人员,1.1院系科研管理缺乏组织性 高校院系缺乏组织性,不能进行统筹管理,没有大规模的 大大影响了科研管理的效率,也打消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3科研管理人员素质面临挑战 但是却没有高效的工作效率。选出研究工作的领军人物也成 为了高效科研管理工作协同创新的前提条件,院系普遍没有整 2.4科研管理体制机制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由于国家以及高校领导的重视,对于校级的科研管 体性的规划,培养不出团队的领袖来带领研究人员组成拥有学 理体制机制处理的都较为完善,可以跟紧时代的创新步伐。然而 对于院系的科研管理机制体制却忽视,院系科研机制体制停滞不 科交叉、协同创新的大规模科研团队。 前,因此,面临着协同创新模式管理机制体制的重大挑战。 3.高校院系科研管理案例分析 研究人员组合方式单一,普遍是组成研究所,资源的整合 我们针对某985工程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进行了树形图 性比较差,所以不便于谋求更大的发展目标,研究所作为院系 直系的下属职能部门,肯定是以达到院系考核标准为目标,只 分析,根据有效的分析可以得出更好的改善建议。 1.2研究人员组合形式单一 是把研究人员的绩效成绩相加就行,对整个过程没有实时进行 监督,科研项目过程中对质量、费用、进度都没有保证,没有构 成考核指标和项目目标的互动机制。 1.3研究人员协同能力低 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各有不同,都有自己专攻的研究方 向,不能形成一个有组织的互动性协同研究团队,因为学历高, 研究人员的学习经历都不一样,研究的学科方向不同,每个研 究人员的思想、思维能力、原则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因为 不同所以合作困难,这样就形成了个体的单独创新,存在很大 的局限性,只有形成完善的科研团队,个体之间相互合作、相互 竞争,才能够取长补短,形成学科交叉、多元素、多层次、多方位 的协同创新体系。 48 2015年10月 高教之窗 对具体的科研项目进行指导,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高校院系协同创新系统的形成要以创 方面人才完备的院系学术委员会,新需求为向导,技术、人才、知识都要相互交流,才能促进创新 对重要的科研项目进行商议决策,保证项目申报成功率,加强科 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科研绩效成果的提升。树形图显示科研 研人才培养计划,团结出更大的力量,完成更好的工作。 管理主要包括三个创新的主干系统以及四个基本要素的辅助。 这是一个以院系、研究所、研究人员为主体的三层链式区域创 新联盟系统,技术的创新、资源的优化以及人才培养形成分配 这也是现阶段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提高高校科研 性的组合,这也是协同创新的力量来源。通过政府政策以及资 管理协同创新能力。尤其要重视科研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教 金的支持与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合作,学术委员会进行科研导向 育,我们需要有责任心,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完备的人员,要在 的确立,形成创新协同合作的科研管理模式,促进科研工作的 多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多层次的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 发展。 人才培养计划,从而更好地适应协同创新科研管理的需要。缩 4。针对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协同创新提出的几点建议 4.1符合时代步伐,创新院系科研管理理念 在当今这个创新的社会上,必须树立创新意识,针对高校 科研管理模式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以创新型服务为基础,进行 小科研人员与科研管理人员在待遇上的差距,调动科研管理人 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于更好地组成科研人才队伍。 4.4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完善队伍建设 把院系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起来,加强队伍建设, 4.5加强院系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如果不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科研 协同创新,形成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服务理念,目标定位在更 管理中,容易导致科研管理的滞后,所以,加强院系科研管理信 好的为高校院系科研管理进行服务,为科研管理提供高水平、 息化水平也是刻不容缓的。要强化数字化档案建设,协同创新 多角度、全方面的综合性服务,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对科研项目 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合理录入科研 进行精细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创新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提升 档案,形成易共享、易采集、易储存、易搜索的科研档案管理系 服务水平,努力建立起创新、高效、完善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 4.2加大投入形成院系科研管理新模式 统。形成目录信息化、全文数字化的电子科研档案。 在国家、政府、企业、学校等等的协同配合下,高校院系通 学校与院系应该重视院系的科研管理工作,加强对院系科 过自身努力,一定会形成完善的科研管理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研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以便于实现高校与 推动科研工作的更好进行。 院系之间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时序化的协同管理。时刻记住学 院二级管理的责任制,把权利发放到院系之中,以便于院系管 参考文献: [1]陈斌.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协同创新工作探究.《管理观 理部门也享有资源配置的主导权利,充分发挥院系科研管理的 察》.2014年26期. 主动性,促进院系委员会的互动与交流.更好的形成院系之间 [2]潘端莲.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构建探讨.《会计之 不同学科的交叉配合,实现协同创新。实现以学校为主导的各 友》.2012年27期. 院系协同配合的科研管理创新模式。对科研管理进行全程化 [3]戴智华,夏露.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在高校院系科研管理 的协同管理新模式。 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4.3建立起协同高效的高校院系科研管理模式 [4]刘晓文.于瑾,陆娜.治理视角下的高校协同创新制度 要根据学校的科研管理发展方案针对具体问题,结合自身 设计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3期. 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法,形成有规划、有纪律的科研管理 作者简介:马合木提・司马依(1961年3月一),资料员、科 方法,让院系科研管理有章可循。把学科发展规划与科研发展规 研秘书、固定资产管理员,讲师。研究方向:图书资料管理、科 划相结合,根据人才队伍建设实际需要建立起有领导带头的,各 研管理、固定资产管理。 (接下页)爱好和发展需求。“社团化”小组是由学生根据兴趣 下的班级实践社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特长进行选择后的组织,满足了学生“主体需求”,提升了学生 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通过本文的探析研究可以看出,建立班级管理“社团化”、 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其次为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定位。学 生加入“社团化”小组后成为承担班级工作的重要一员,不再是 班情监督“轮值化”的班级实践社区能够增强高校班级成员的 游离于班级工作之外的个体,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提升了班 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调动班级成员积极性,优化班级管理结 级成员的凝聚力。再次“社团化”模式形成了班委、团支部为核 构,促进班级良性发展。社团化、轮值化模式下的高校班级实 心,社团小组为骨干的工作架构,有利于班级工作的统筹协调, 践社区构建,为班级成员搭建了交流信息、共享知识的平台,促 也有利于班级工作的深入影响。 进了班级成员知识学习和创新,满足了大学生发展的根本需 2.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求,增进了大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作用,为优良班风、学 “轮值化”班情监督模式,一方面针对班级情况建立起了有 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了一种新 效的监督机制,促进班集体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为班级成员 方法,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提供了监督和被监督角色互换的体验,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班集 体的责任感,并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认 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凌风,陈文亮.当代大学班级自我管理模式研究 [J].思想教育研究.2012(02). [2]陈发祥.基于实践社区的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研 班级实践社区的构建,为具有相似知识背景和发展需求的 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大学生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大学生作为班级实践社区的 [3]孙伟彦.“社团化”班级管理模式探析[J].兰州教育 成员,通过“社团化”小组的模式发挥了个人兴趣特长,在班级 学院学报.2012(04). 工作的实践活动中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知识,促进了自身的知 基金项目:合肥工业大学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重 10033) 识学习和知识创新,帮助成员有效地完成自身所承担的任务, 点项目(JS2014HGX.满足成员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班级实践社区之间的交流, 作者简介:程萌萌(1986.5一),男,汉族,安徽桐城人,硕士研 更好地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传承。因此,社团化、轮值化模式 究生,合肥工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