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浅析
一国的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其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人们关注国际收支是因为它是开放经济中对决策者而言最为重要的一个经济指标,因为它是反映该国对外净资产变动和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指示器。国际收支的状况会影响到一国利率、汇率以及相应的国家政策手段。而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 Statement)就是将一国的国际收支按照借贷复式簿记法记录和编制的报表。因此,不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分析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对比分析中国近五年来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并得出部分结论,最后,提出一些浅薄的建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组成部分,而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通常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与平衡项目。
一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与该国的国民收入账户具有密切的联系。经常项目通常包括商品、劳务、收益和无偿转移四个项目,在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它们被表述为A货物和服务、B收益和C经常转移。
就经常项目总额来看,2004年到2008年之间一直呈顺差,由2004年的68,659,162 千美元一路上涨到2008年的426,107,395千美元,翻了五倍还要多,虽然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但顺差幅度是逐年增大的。意味着我国从其他国家赚取的收入大于支出,对其他国家的债权总量不断增加。
将经常项目分解来看,容易看出商品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2004年商品顺差占经常项目顺差的85.9%,2008年这一比重是84.6%,五年来平均比重达到了85.0%。与此同时,我国劳务方面五年中一直保持逆差,前四年逆差数额有所下降,但2008年这一差额又大幅上升。
在劳务当中,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和宣传、其他商业服务常年保持顺差,其中旅游在前四年顺差值比较稳定,平均顺差为7800220.75千美元,而在2008年则大幅回落至4686000.00千美元,降幅在39.9%;建筑行业只在2006年小幅回落,其他年间,不断创下顺差新高,五年间增长了45倍之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则在五年间增长了7倍;此外,广告和宣传以及其他商业服务也是在稳定增长了四年后于2008年突然大幅回落。
与之相比较,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则呈较大的逆差形式,尤其是后两者的逆差数额逐年增大,其中,保险服务逆差规模增大了0.98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则增大了1.29倍。这三者是导致劳务方面逆差的主要原因。
另外还有通讯服务、咨询、电影和音像则呈现了从逆差到顺差的转变;而金融服务和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则相对波动较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输出的劳务中,在具有创新优势的领域,如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方面与其他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力不足。联系实际情况可知,我国对外输出的商品中占较大比例是比较便宜而科技含量并不高的轻工业产品以及总量有限的资源。我国应该及时对出口结构加以调整和优化,要依靠高科技含量的商品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收益方面除了2004年为逆差-3522669千美元以外,其他年间都保持这顺差并且不断增大,2008年收益顺差达到了31437960千美元,实现了质的变革与量的飞跃。在2008年收益顺差中,投资收益占到了79.6%,而职工报酬仅占20.4%,说明劳工输出所赚取的收益,也就是我国季节工人和边境工人在国外短期工作所赚取的工资、薪金或其他报酬已经不再是构成收益的主要部分,相反,有技术含量的投资收益,即我国居民购买和持有国外资产而获取的利润、股利和利息成为了收益顺差的主要来源,改善了中国靠出卖廉价劳动力赚取收益的历史。
转移方面则常年保持顺差并且稳定增长,顺差主要来源于其它部门转移,而各级政府转移则长年来均为逆差。说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债务豁免和其它赠与方面做出了较大让步,截止至2007年,中国累计已免除非洲国家欠华债务109亿元,目前已承诺并正在办理的免债还有一百多亿元。
二 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的金融资产的相互转移,与该国的国际借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它被表述为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A资本账户和B金融账户。
就资本项目总额来说,五年间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但是顺差优势逐渐减小,2006年曾一度降到6662034千美元,较2005年下降了89.4%。
其中,资本账户2004年逆差达到69345千美元,此后四年均为顺差,平均顺差为3568107.5千美元,在2008年,资本账户顺差占资本项目总顺差的16.1%。
金融账户相比资本账户显得更为重要。金融账户又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其中,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并且常年处于顺差地位。五年中,直接投资的平均顺差达到了78725112.6千美元,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直接投资的顺差也达到了94320092.0千美元,甚至高于五年来的平均值。在直接投资中,我国对外投资规模逐年减小,逆差数额越来越大,而国外对华投资常年顺差并且大幅增长是直接投资保持顺差的直接原因。
其次是证券投资,2008年证券投资顺差42660063千美元,较2004年增长了1.17倍,可以说增长显著。增长主要源于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在这将从纵向比较加以分析,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可以明显看出数据的变化幅度,资产类项目 2004年顺差6486438千美元,2008年32749936千美元,增幅404.9%。其增长原因是其子项目---债务证券所引起的,2008年债务证券顺差比2004年增长422.1%,而其债务证券下的中长期债券是导致资产类帐户增加的直接原因,2008年中长期债券比2004年增幅479.1%。再看负债类帐户,其子项目债务证券近五年来顺差不断增大,而另一子项目股本证券顺差优势则逐年减少,说明风云变化的国际市场上投资者越来越看重资产的安全性而非收益性。
最后其它投资一项,除了2004年和2006年出现了顺差以外,其它三年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其中尤其是短期资产常年保持逆差,说明当今国际市场上短期流动资本的规模巨大,它们被称为“游资”。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在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方面处于顺差地位,这说明我国在吸收国外资金的能力在大大加强,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外国居民认为在我国投资富有吸引力,从而推动了当地的投资。换句话说,外国居民可能会认为该国的经济增长是健康和平稳的,从而能够使他们的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反过来说外国的投资又会促进我国资本存量的扩张,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我国居民未来的生活水平水准。实际证明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
当今的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在加强。
三 平衡项目
平衡项目(Balancing Account)中包括官方储备和错误与遗漏。
官方储备(Official Reserve)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时(已由错误与遗漏项调整后的数字),该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或外汇平准机构)所拥有的、可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储备资产。
就官方储备总额来说,这一数值不断增大,2008年与2004年相比,增幅达到了103.03%,这是由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常年处于“双顺差”的状况所决定的。
官方储备包括了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和其它债权。
我国的外汇储备占官方储备比重很大,是官方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2008年这一比重达到了99.7%。并且,较2004年,2008年时外汇储备增长了1.02倍。
适度的外汇储备是必要的,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就会给国家带来负面的影响。一定规模的外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因此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导致过多实物资源的流出,这会损害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之间的差额会导致巨大的损失,再者我国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美元微小的贬值都会带来外汇储备巨大的损失;闲置不用的外汇储备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外汇占款从不仅总量上制约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
力;外汇储备过多还会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优惠贷款。
四 成因及对策
综上可见,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以来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现象导致我国出现过量的盈余。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储备,以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同时增强自己的对外融资实力和偿债信用,但是过多的盈余就会带来负面影响:顺差意味着有外汇的净流入,在不造成汇率剧烈变动的要求下,必然导致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大,造成通货膨胀压力,而若要减轻通胀,则人民币又会面临升值压力;而我国长期的顺差必然导致其贸易伙伴国的长期逆差,出现赤字,这容易导致贸易纠纷和国际经济关系紧张,而美国对中国层出不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及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正说明了这一点;再者,盈余过多,出口过度,会使得用于国内经济的资源紧缺,影响本国经济增长。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型政策。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尤其是2001年我国计入世贸组织后,更加自由的贸易环境中,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二 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导致经济的机构性失衡,我国居民高储蓄、低消费的特点导致资本大量积累,为投资和贷款提供了基础,高投资与高贷款导致产能过剩又不能通过国内消费来吸收,于是便借助于优惠的出口政策向国外输出,使得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三 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我国商品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归根到底是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
基于上述原因,有几点对策:
一 加快调整出口导向型的战略。出口导向型政策已经不适用于国际收支过量盈余的中国了,不再为高耗能高污染的出口产品提供优惠政策。相反,应该对这类产品的出口加以限制,从而降低其产量,保护资源。对于有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的出口应给予鼓励和相应的优惠政策。从国家的高度优化出口商品的产业结构。
二 着力于扩大内需,解决国内的储蓄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高储蓄率并不代表一国国民的生活是幸福的。事实上,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收入集中在部分富人手中,而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很低的,相反,那些越来越穷的穷人具有很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拉动内需就要先改变现行的收入再分配制度。
三 加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建设。我国的储蓄率之所以如此之高,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医疗、水电交通、通讯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上的投资远远不够,导致居民自身要为这些公共产品来买单,其未来消费支出的预期过高,只能通过控制当前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来应对。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自然会降低储蓄率。
参考资料:
《国际金融教程》 吕随启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551130.html
http://wenwen.soso.com/z/q157040915.ht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