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音乐下

2023-07-05 来源:欧得旅游网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进度表

教者:郝明禧

科 目 音 乐 教 学 班 级 三 年 级 教 课 书 名 称 及 册 数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日 期 2.25 周节数 2 总授课节数 32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时 间 起 讫。 02.25--03.01 预计进度 页 数 起 讫 实 际 进 度 出 入 原 因 说 明 祖国,妈妈 03.04--03.08 03.11--03.15 春来了 093.18—03.22 03.25—03.29 愉快的劳动 04.01—04.05 04.08—04.12 04.15—04.19 04.22—04.26 两只小山羊 小骑手 母子情 友爱之花 快乐的节日 小骆驼 梦之船 音乐家冼星海 喜洋洋 选唱选听 复习考试 1

10 04.29—05.03 11 05.06—05.10 12 05.13—05.17 13 05.20—05.24 14 05.27—05.31 15 06.03—06.07 16 06.10—06.14 17 06.17—06.21 18 06.24—06.28 19 07.01—07.05 20 07.08—07.12

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有十二课,分别是:祖国 妈妈、春来了、愉快的劳动、两只小山羊、小骑手、母子情、友爱之花、快乐的节日、小骆驼、梦之船、音乐家冼星海、喜洋洋。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活动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本册教材还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

贯彻党的两思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健全德育、美育网络,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改革进取,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与兴趣

5.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6.通过律动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7.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

2

自然发挥出来。

本班学生音乐水平这学期明显好转,我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舞蹈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第一课 祖国妈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能认真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3.能了解并初步掌握“v”的发声口型。

4.在竖笛吹奏练习中,能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并为歌曲《牧童谣》作简单伴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3.唱一唱

3

教学重点:教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指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表现爱祖国、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这种“爱妈妈”的具体情感溶入到较为抽象的“爱祖国”的情感之中。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1.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情等。

2.朗读歌词。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对妈妈的真挚情感。

3.学唱旋律。采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唱旋律。首先让学生听旋律,数音乐旋律34 56 | 5 1 |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乐句特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每个乐句1、2小节与3、4小节的接龙视唱。

4.学唱歌词。在旋律与歌词都已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琴唱歌词,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在纠正。

二、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1.认真聆听歌曲。

2.说一说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让学生画一画歌曲中“绿水映青山”、“绿叶捧红花”、“小鸟睡在绿树上”、“苗苗长在大地间”的景象。

4.在次听赏并轻声跟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唱一唱v

1.让学生说一说对“鱼”的种类和喜爱等。

2.引导学生掌握元音“v”的发声口型,要求声音集中、统一,逐步建立起高位置的歌唱意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白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吹竖笛,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和伴奏练习。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吹奏“6、3、2” 三个音 教学难点:

4

熟练每个音的指法,并按好气孔,防止漏气造成变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吹奏“1、5”两个音 二、指导学生吹奏“6、3、2”三个音 1.听一听。老师新吹了三个什么音? 2.看一看。每个音老师的手指按住了哪些孔? 3.吹一吹。学生试着吹这三个音。

4.说一说。学生之间交流学吹这三个音的体会。

5.比一比。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音吹得最准,音色最好听。

6.课件游戏:一颗音乐苹果树,学生根据树上掉下的一个个音乐苹果,马上吹出这个音。

三、学唱《牧童谣》并为之伴奏。 1.学生跟琴唱谱。 2.学生跟琴唱词。

3.学生根据教材编排的伴奏谱模仿牧童吹笛的样子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 春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2.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 课时安排:2节课。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5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1)律动: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

(2)师: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的耳朵里,你们听、、、、、、

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

(1)启发学生:“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 (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

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

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

(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

(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 (3)听音乐想象。 说一说:

(1)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 跳一跳:

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讲一讲:

(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3/4拍,圆舞曲)

6

(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

(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b. 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 c. 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

(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出理由。

(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 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 (2)唱歌词 (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教学重点:

学习二部轮唱(奏)法。 教学难点:

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

7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琴、钢琴 教学过程: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师:踏着欢快的乐曲,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动物们都来欢迎我们。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出来欢迎我们的是谁呢?(播放多媒体课件)

(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老虎的吼声:2/4 x - || 恐龙的脚步声:2/4 x - :|| 小鸡的叫声:2/4 xx xx :||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 2/4 x - | x - |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 - | x - || (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

师: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播放课件)

画面:由暗变亮,太阳慢慢升起来,各种动物从睡梦中苏醒,两只老虎从背景中慢慢推出,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发生了什么怪事?

生:来了一只没有耳朵和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 师:会唱这首歌吗?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小老虎的动作,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两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赛跑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俩是怎样跑得? 生:一前一后追着跑(先后出发,先后到达)

师: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有点像我们节奏练习中的哪种形式?

8

生:“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卡农)。

学生分成两组,按节奏念《两只老虎》歌词做卡农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把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分别用演唱吹奏口琴的形式把老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

(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第一次跑完了,没尾巴的老虎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次比赛与第一次比赛有什么不同?(播放课件)

师:为什么没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没尾巴的老虎?

生:没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没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励它。 2.模仿与活动

由一位学生选择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没耳朵的老虎是怎样跑得。(最后两小节进行反复)

全班分成两部分,用歌声或吹奏口琴进行模仿,第一组反复最后两小节后,两组同时结束。

学生把老虎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的情形连起来,模仿一至两次。 四、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师:两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会儿。森林里有跑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瞧瞧谁来了? 生:四只小松鼠。

把《两只老虎》换成《四只松鼠》,学生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表演。 2.表现

学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另一组模仿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然后两组互换轮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戏。学生边唱边做,当唱到最后一拍时,做山洞的同学双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间的同学要求表演一个节目。

五、尾声 (播放课件)

画面:由亮变暗,小老虎和其它动物渐渐远去,消失在夜幕中,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小老虎要回家了,让我们用歌声送它们回家吧。 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

9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剪羊毛》 听赏《铁匠波尔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能模拟剪羊毛的声响及节奏为歌曲伴奏。 2.能认真听赏《铁匠波尔卡》,并能与他人合作,用身势动作表现打铁的“趣”与“乐”。

过程与方法:

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小镰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接龙视唱的活动中,能较准确地拍击乐曲节拍,能流畅地识读并背唱《丰收之歌》的乐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能模拟剪羊毛的声响及节奏为歌曲伴奏。 难点:在接龙视唱的活动中,能较准确地拍击乐曲节拍,能流畅地识读并背唱《丰收之歌》的乐谱。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录音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剪羊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能模拟剪羊毛的声响及节奏为歌曲伴奏。 过程与方法:

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

10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接龙视唱的活动中,能较准确地拍击乐曲节拍,感受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 教学难点

能模拟剪羊毛的声响及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劳动可以创造成美好的一切。为了生活,人们辛勤地劳动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吧。

1.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工人叔叔敲铁锤:叮叮?叮咚 农民伯伯割稻子:嚓嚓?嚓嚓 司机叔叔开汽车:嘀嘀?嘀哒 环卫工人在扫地:刷刷?刷刷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劳动的节奏吧! 2.全班同学读节奏 三、新课教学:

师:下面,我们一块儿听一首歌曲,看看这首歌曲中的人们在干?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 剪羊毛的节奏:2/4 X 0 | X 0 | X X | X 0|| 2.引导学生随节奏做剪羊毛的动作。

师:这真是一派欢乐的景象。小朋友们都在欢乐剪着羊毛,让我们用剪子的“咔嚓”声来模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3.用“咔嚓”声来模唱歌曲。

11

师:这首歌曲中有一个刚才我们练习了的节奏“X?X”出现了很多次,你注意到了吗?请各组同学分别找一找和唱一唱。

4.分组找附点节奏,唱乐谱。 5.全班跟琴唱谱 6.学生轻声读词。 7.教师简介澳大利亚。 8.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9.分组互相纠错。 四、参与表现

师:从歌声中,你们觉得澳大利亚的小朋友们在剪羊毛时,心情怎样呢?(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好的,我们就用这样的心情来唱一唱这首歌好吗? 1.引导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分组用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嚓”为歌曲伴奏。 3.请同学们上台表演唱。 五、总结

学生谈感受

板书设计

剪羊毛的节奏:2/4 X 0 | X 0 | X X | X 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铁匠波尔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听赏《铁匠波尔卡》。 过程与方法:

在于去欣赏中能与他人合作,用身势动作表现打铁的“趣”与“乐”。 情感态度价值感: 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乐趣。 教学重点

认真听赏《铁匠波尔卡》。 教学难点

12

身势动作表现打铁的“趣”与“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劳动的人们,还和澳大利亚的小朋友一起剪和羊毛,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房子里的人在干嘛?美妙的音乐从房子里传出来,音乐声中有一种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

初听《铁匠波尔卡》,学生回答问题。 三、新课教学

师:你觉得劳动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1.请同学们说一说 2.介绍乐曲的曲名、作者。

师:有同学见过打铁吗?打铁的时候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多有意思啊,我们用“叮咚”来唱一唱好吗?

3.用“叮咚”模唱主旋律。

4.打铁的节奏:2/4 X XX |X XX | XX XX| X X ||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让我们都来当当小铁匠吧。 5.全班同学和首《铁匠波尔卡》的音乐,按节奏参与伴奏。 四、参与表现

师:听,《丰收之歌》唱响了! 1.播放《丰收之歌》

师:丰收的时候,我想每一个劳动人民都是很开心的对吗?我们也来为他们庆祝他们的幸福好吗?

2.进行《你唱我唱大家拍》的音乐活动。 五、总结

学生相互交流感情。

板书设计

.打铁的节奏:2/4 X XX |X XX | XX XX| X X ||

13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教学内容

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 过程与方法:

能积极参与表演《两只小山羊》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歌曲中领悟到互相礼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演唱《两只小山羊》

难点: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

小山羊头饰、披风等。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两只小山羊》。

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 过程与方法:

能积极参与表演《两只小山羊》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歌曲中领悟到互相礼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表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

小山羊头饰、披风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2、学唱第二段 3、学唱第三段 三、整段表演

师:好,我们三段戏都排练完了,下面我们要开始正式演出了。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角色,既可以两人一组来扮演小山羊,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来扮演群众演员。(指导学生排练,请第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办?通过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在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协作。)

师:再请你们想想,两只小羊落入水中后会怎么样?谁来为这个音乐童话剧加个结

15

尾。(学生上台表演,并共同评出最佳表演奖,当场签约。)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两只小山羊》这首歌,还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互相谦让、团结协作才能成功,是吗?今天大家表演得都很精彩,我决定全部聘用你们为小演员,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相逢在下次的小精灵剧场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两只小山羊》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运用自制打击乐器表现歌曲《两只小山羊》情景内容,感受节奏、音色、力度与速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生尝试创造性地表现两只小山羊“第二次相遇”的情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故事表现,加深对相互礼让的文明教育。 学习重点:

能用自制打击乐器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故事。 学习难点:

用打击乐器不同节奏、音色、力度与速度等要素来表现出故事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节奏接龙”游戏 三、音乐童话剧《两只小山羊》 (一)复习歌曲

师:同学们刚才敲出了动听的节奏,现在让我们踏着这些节奏,带上这些打击乐器到音乐童话乐园里去玩一玩吧?

16

师:今天音乐童话乐园里的主角是两只小山羊,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我们一起来轻轻的唱一遍。

(二)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老师进行打击乐器表演

师:同学们的歌唱得好听,故事也讲得好,来到音乐童话乐园,老师也想来露一手,我想用我们自制的打击乐器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你们想看吗? (四)学生用自制打击乐器来表演

师:这个乐园可是施展才能的地方,你们也想来试试吗?你们想用打击乐器把这个故事打出来吗?

1.分角色

师:这个故事有几个角色?怎样用打击乐器区别小白羊和小黑羊?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2.小羊走路怎样敲节奏?

3.小羊吵架时声音的强弱怎么表现? 4.小羊打架用什么节奏?怎样打出附点音符。

5.小羊掉到河里发出什么声音?用什么乐器?用怎样的节奏? 6.小羊掉到河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情绪? 7.完整表演故事情节 四、创造 1.想一想

师:小羊为什么会掉进小河里呢?如果小羊再一次在小桥上相遇,会发生什么呢? 2.说一说 请几个同学讲一讲 3.分组策划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现在你们来自己导演把你们想出来的第二次相遇用打击乐器表演出来好吗? 4.分组表演 五、小结

师:今天你们在音乐童话乐园里玩得高兴吗?你有些什么收获?

最后让我们唱着《两只小山羊》的歌,敲着乐器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17

第五课 小骑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在聆听二胡独奏器曲时,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热烈欢快的赛马情景,能主动参与表现乐曲情景。

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感受《赛马》的基本情绪,并能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2.听赏时能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的几个场景。 教具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

在《赛马》的旋律中,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 1.说一说

师: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骑着马儿”,非常神气地走进了教室,小朋友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最喜欢骑马吗?

生:蒙古族。

师:对,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你对蒙古族的生活还了解哪些?(生答)

2.看一看

师: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为新朋友,让她带领大家到草原上去游览一番。(出现小精灵:“大家好!我是草原小精灵。草原上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由我当小导游,带大家到草原上好好玩一玩。”)

(1)呈现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以内蒙古音乐作品《长调》为音乐背景,在音乐中

18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2)再播放一遍草原风光。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其中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

师:你对这个旋律有什么感受? 生:(略) 3.学一学

师:刚才在屏幕上你们看到草原上的人在进行哪些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生答)

师:你能上台来做一做你最感兴趣的那种活动的动作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称赞他们是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等。

二、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听一听

草原小精灵:蒙古族的小朋友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地唱起歌来,你们听: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学生聆听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听,蒙古族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歌词。 2.念一念、敲一敲

师:下面让我们也当一回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小摔交手。请随老师的鼓声有节奏地念一念这写歌词。

(1)生在老师的鼓声的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地念词。 (2)生一边有节奏地念,一边跟着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内容。 (3)选择乐器和节奏型,边念词边进行敲击。(双响筒、铃鼓) (4)一、二组边念词边律动,三、四组用打击乐器为他们加油。 3.唱一唱

草原小精灵:大家想成为真正的小骑手吗?那就先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吧。

(1)听歌曲 (2)唱旋律

难点教学“6.i 2 , 6.i 1”七度、八度音程主要通过摸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 (3)自学歌曲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唱准,并引导学生在歌唱速度以及七度、八度音

19

程和下滑音处体会感情。

三、合作、表现 1.敲一敲、跳一跳

2.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全班分成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用筷子伴奏等小组。 (1)讨论、创编:各小组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表现歌曲。

(2)分组展示: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表现的最佳方案,并整组展示。 (3)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并得出最佳方案。

(4)集体展示: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四、扩展、延伸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样,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彩,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在这堂课结束前,让我们再听赏一首由草原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

五、小结

师:今天,咱们在草原小精灵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草原上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下节课老师再带领大家继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各种有趣的蒙古族人民的民俗风情。

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中,学生律动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歌曲,学生律动进教室。

师:草原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继续让小精灵带着我们感受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整体听赏——想象画面 学生聆听全曲。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老师要先保密,让我们接下来听它的第一乐段。 三、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听——配图、敲击

师:这里有两幅图,大家边听边思考,如果要你给这样的音乐配上画面,你会选择哪一幅?为什么?

(1)聆听第一乐段。

20

(2)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

(3)总结出相通之处,即二者所营造的氛围都是热烈奔放的。 (4)揭示主题——二胡独奏《赛马》。 (5)敲一敲

a.出示第一音乐主题,启发学生观察节奏特点。 b.老师敲鼓带领学生用筷子模击节奏。 c.随音乐即兴伴奏。

引导一部分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筷子伴奏,并引导学生站起来到教室里寻找声源,如拍击桌、门、凳等,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d.让学生说一说敲起这样的节奏有什么感觉,说一说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2.第二乐段——敲击、吹奏

(1)聆听第二乐段(出示第二部分音乐主题) 聆听要求:

a.边听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b.如果你听到的是轻快活泼的音乐,可用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示。

(2)检查课前布置的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声源的情况。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物品和各种不同敲击方式。

a.课前要求所带日常生活用品能敲击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用调羹敲碟子等。 b.鼓励学生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式敲击,看是否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3)敲一敲

a.老师弹奏第二音乐主题,请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乐器伴奏。 b.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节奏、速度上有何变化。 (4)奏一奏

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 (5)说一说

a. 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何变化。 b.听到活泼轻快的旋律,你想到怎样的画面? (6)敲一敲

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一部分学生用自备乐器伴奏,再次表现轻快活泼的旋律。

3.第三乐段——跳

(1)聆听第三乐段:师指出第三乐段有再现了第一音乐主题。

21

(2)在聆听的过程中鼓励大胆想象赛马场景。 (3)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现。 四、完整听赏——创作、表现 1.讨论(以《赛马》为背景音乐)

学生针对不同乐段用何种相应的方式表现进行讨论,如:打击乐器伴奏、视奏、舞蹈、情景表演等。

2.评价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评价,归纳出最合适每个乐段的方式。 3.创编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创编。 4.参与、表现

完整地播放音乐,学生根据不同乐段的情景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表现。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大草原是美丽的,大草原上的音乐又是如此动听,以后有机会,希望大家到大草原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充满情趣的生活,亲耳听听那里人们演奏的动听的旋律。

第六课 母子情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献给他*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具准备 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

22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展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

师:(听老师朗读古诗《游子吟》)你们也想试试吗?(全班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3、唱

师:看来大家都背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为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 (1)教师范唱歌曲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回答) (2)学生用“lu”音轻声跟唱旋律。

师:乐曲中有没有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过的音符? (引导学生说出有前倚音的地方) (3)前倚音的教学。

师:这个音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老师和一位同学牵着手)大家看,它的形状就好象妈妈紧紧地拉着小朋友的手,害怕他离开自己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前倚音。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这两个音符连起来唱,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教师范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好吗?注意要唱出母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觉。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很多前倚音?为什么?(生答)

师:既然前倚音在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老师唱前面的曲子,你们接后面的前倚音。

(4)学唱歌曲

师:刚才大家在唱前倚音的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你们看。

23

(出示歌曲的第一乐句)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我来唱前半乐句,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请你们接后半乐句,好吗?妈妈开始招呼自己的孩子了。

师:孩子们快来呀!(引导学生接后半乐句)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妈妈呼唤孩子的游戏吧。老师把歌曲分成了八个小乐句,这边是乐句妈妈也就是后半乐句。现在我请小组长上来选择你们组想唱的乐句,每组唱一句。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在游戏之前先练习一次。听到你们的那个余句,就请这组的同学赶紧站起来一起唱这一乐句,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学生做游戏)

师:动人的旋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

(5)轻声地演唱全曲。

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 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演唱歌曲。 4.演

师:前面我们在唱前倚音的时候,大家都唱得很好,可是刚才加上歌词一唱,好象没有前倚音了,你们听。(教师唱两种,让学生比较。)

师:你们觉得哪种更能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呢?那我第二种有没有唱前倚音,你们也来试试。

(再次演唱歌曲)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老师来当演员,请一位同学和我配合一下,我们来演妈妈和游子,你们来唱。(师生表演)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同桌的同学商量,一位演妈妈,一位演游子。(学生自由表演)

师:看了大家深情的表演,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出水痘,病情很严重,妈妈为了照顾我,整整两天两晚没睡觉,一直守侯在我身旁,不让我的小手到处抓。现在想起来,我仍非常感激我的妈妈。我想你们的妈妈一定也非常爱你们。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让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谁先说?

生:、、、、、、

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他*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母子情(活动《献给他*的爱》) 1.导入

24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母亲的爱,相信你们的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你想怎样报答妈妈呢?

生:、、、、、、 2.爱

师:你们知道他*的节日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一个什么节?(引导学会上说出母亲节)

师:那么过节的时候,你想怎么想妈妈表达你的心意呢?现在虽然不是母亲节,但是我们今天感受到了深深的母子情,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明信片,你们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帮你们转给你们的妈妈,好吗?

(2)学生各自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四、小结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还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妈妈们一定会很高兴。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国母亲,要记得为祖国母亲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边献卡片边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第七课 友爱之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在音乐游戏中认识八分音符合,学会演唱二部练习曲《王老先生》

过程与方法

能与同学配合,通过打拍子,二部练习册学习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友爱”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在演唱和听赏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感。

难点:指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协调配合,帮助学生建立相互倾听声部,共同平衡声部音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二、导学铺垫

25

情境一:拜访王老先生

1、读读拍拍(课件展示王老先生的家)

师:我们来到了王老先生的家,让我们跟他打个招呼吧! 2、情景表演 分角色读读拍拍。 3、节奏创编

师: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心情吗? 三、引导掌握 情景二:帮助王老先生

1、音乐游戏一“读儿歌“——复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师:刚才的节奏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它们都是音符之家的成员。这两种音符我们现在还不认识,可是我们认识其他音符之家的成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师:还记得那首音符儿歌吗?(全班读儿歌) 2、音乐游戏二“称天平“——认识八分音符

(1)八分、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 (2)师生唱一唱。 3、学唱《王老先生》 (1)歌词教学

师:鸡舍修好了,让我们去告诉王老先生吧!咦?他在干什么? 学生自己试着读词,检查纠正。 (2)曲谱教学 (3)歌曲教学 (4)二声部教学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王老先生》的歌曲,你们听一听,看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播放二声部活动曲《王老先生》)全班演唱二声部。 (5)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帮助了王老先生,你们觉得开心吗?(开心)老师也非常开心,希望早将来的谢谢中你们能不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下课! 板书设计

王老先生

26

八分音符:3 5 十六分音符:1122

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过程与方法

在音乐活动中,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唱歌曲

1、范读与范唱 2、学唱歌词

师: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 3、指导学习难点:第二、四乐句 4、分组演唱,体会舞曲风格

一组同学演唱时,其余学生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其伴奏;老师指挥,并适时指导。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当一次宫廷乐手和歌手好吗?记住,要高雅端庄。(师弹琴,学生边唱边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伴奏。)

三、创造与表现 1、创编

学生分组随乐自编动作。 2、展示

每组派两名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

27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

师生自由选择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曲小步舞,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全班在集体舞中离开教室。

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音乐家冼星海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并从听赏、演唱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影响力。

2.能学会演唱《只怕不抵抗》、《酸枣刺》两首歌曲,感受抗战时期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教学活动中感受冼星海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

歌曲《只怕不抵抗》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的变化部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段表现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音乐,是我国抗 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音乐家的经典之作,大家想了解这位音乐家吗?今天这节 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 二、学习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欣赏 1.冼星海和《风》

(1)让学生默读连环画部分的文字。 (2)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a. 冼星海曾在哪个国家留学? b.留学时的生活情况怎样?

28

c.他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作《风》这首作品的? d.这首作品得到了怎样的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赏《下山虎》

a.结合课本图片讲解“下山虎”的寓意。 b.聆听乐曲《下山虎》。

c.学生说说自己听音乐时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

1.学唱《只怕不抵抗》。 (1)简介歌曲的背景

这首歌写于1937年,反映了当时抗日根据地儿童高昂的抗日情绪和勇敢、活泼的性格。

(2)采用听唱法学唱。重点是将第一二段进行对比,不要把这两段混淆了。 (3)参与表现。唱熟后,让学生随歌曲踏步行进,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 2.学唱《酸枣刺》。

(1)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风格以及所表达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音乐家冼星海了解了多少?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脑海里收藏的有关冼星海的内容。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听着歌曲《只怕不抵抗》出教室。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 喜洋洋

教学目标:

29

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碰铃等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4.能认真完成《音乐万花筒》板块中的综合活动。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音乐万花筒》的综合活动。 教学难点:

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的二部合唱。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进行“打哈哈”发声练习。如:

6 6 6 6 | 6 6 6 0 || 5 5 5 5 | 5 5 5 0 || 哈哈 哈哈 哈哈 哈 哈哈哈哈 哈哈 哈 2.练习歌曲合唱部分的旋律片段。

3.全班分成两组,分别唱两个声部的旋律片段。注意演唱时音量不能 大,同时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演唱。 4.分声部演唱合唱部分。

5.师问:演唱这首歌曲时,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活泼、欢快。

师:对,那就请大家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整首歌曲。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导入听赏

歌曲的情绪既可以通过旋律来表现,又可以借助歌词来传递,那么乐曲 是怎样来表现某种音乐情绪呢? 2.整体听赏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初步认识笛子、二胡、木鱼。 3.分段赏析

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

30

特点。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流畅,非常抒情。 4.参与表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第二课时

一、综合活动《音乐万花筒》 1.唱一唱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歌曲复习,每首歌只唱第一段。 2.听一听

还是以组为单位,播放乐曲的主题音乐,学生进行抢答。 二、课堂小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