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文档》教学设计
【课 题】美化文档——设置文字格式
【教 材】《信息技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科学出版社) 【学 段】初一年级 【教材分析】
“美化文档”这节课的内容处于文章的修改与打印之间,是经过辛勤劳动之后最终决定能否获得一篇精美文档的关键,是对文本录入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以及不同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的区别,理解它们的作用,掌握改变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的方法。
认识以边框和底纹为特色的文字特殊修饰效果,掌握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 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字色和特殊效果,以及不同字体、字号、字形、字色和特殊效果之间的区别。
2. 设置文字格式的具体方法。 【教学安排】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式:在网络教室中,教师利用教学软件LanStar2000(或腾图)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利用网络系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 【教学设想或教学策略】
以“诱趣探求法”和“比较法”引入新课,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因为文字处理的实际操作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主体参
1
《美化文档》教学设计
与度。
设置字体、字号等操作是比较机械的操作,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如教师讲解.学生演示等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因为本节课几部分的内容基本相近,教学后期采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概述】
本次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讨论、研究进行自主性学习,学会对编辑好的文档进行文字格式的设置,包括: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字色等操作,以及以文字进行边框和底纹等特殊效果的设置,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润色。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教案 2.课件 3.上课资料:
(1) 录入“纳米与纳米技术”文章,放置于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中,供学生调用。 (2) 对“纳米与纳米技术”一文进行美化,供上课时对比演示。 (3) 准备两篇本校学生的获奖电子板报 4.教具准备:
(1)硬件: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1台和学生用计算机30台
(2)软件: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LanStar2000、、Windows98、Word2000。 学生的准备工作:
1.复习上节课文字的选取操作。 2.编辑“纳米与纳米技术”一文。
3.预习课本第四章第三节《美化文档·设置文字格式》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环节 内容 教学双边活动 复习文档的选取操作。启动Word,打开一篇已输入好的文章。 导 入 新 课 复习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如何选中文档中的内容,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成下列的各种选中操作,并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 因为文档的选取是新课所有操作的基础,所以先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旧知 ①选中任意字符,②快速选中一行,③快速选中一段,④快速选中全文 学生活动:由一名学生操作,将过程演示给全体学生并口述选取方法。 2
《美化文档》教学设计
屏幕投影:“纳米与纳米技术”一文设置文字格式前后的对比画面。 思考:下面是同一篇文章的两种格式,你认为哪一种格式比较好?能说说理由吗? 纳米与纳米技术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十个氢原子一个接一个排起来的长度。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分子来制造物质的技术。 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十个氢原子一个接一个排起来的长度。 通过提问激疑,激发学生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创设和安排原子、分子来制造物质的技术。 情境 提问:同一篇文章两种不同的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激发学生活动:观察、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学生发表观察结果: 学习兴趣。 学生1:字的颜色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老师总结,增强理性认识。 自然过渡,引入主题。 动态展示课题。增强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 学生2:字的大小不等; 学生3:字的样式不一致; 学生4:字的形状发生变化; 学生5:文字有边框和底纹等特殊效果。 教师概括:(屏幕投影) 字的样式――字体; 字的大小――字号 字的形状――字形 字的颜色――字色; 边框和底纹――字的特殊效果 引入新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如何进行文字格式的设置。 投影课题:美化文档——设置文字格式(动态效果)
3
《美化文档》教学设计
第二阶段:讲授,围绕目标,整体感知 环节 内容 教学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今天即将要学的内容是有关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学生在收集和分析信息..想一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哪个菜单中进行? 学生:在“格式”菜单中。 点拨:除了“格式”菜单,利用“格式”工具栏也可以进提出行。 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做出选择工具决定,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问题 提问:下面请每个同学观察“格式”菜单中有哪些命令?“格式”工具栏上又有哪些按钮?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活动:单击“格式”菜单,观察下拉菜单中有哪些命令?并将鼠标移到“格式”工具栏上,观察指针指向不同的工具按钮后,屏幕提示的按钮的作用是什么? 讲解演示:教师讲解设置字体的具体方法,并将操作过程广播给全体学生。 首先介绍使用利用“格式”工具栏对字体进行设置。 讲 授 新 课 设置字体 然后介绍用“格式”菜单和右键快捷菜单中的“字体”命令的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过程,领会操作技巧。 这一部分内容全部由教师讲解,利用网络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广播给全体学生,使学生能方便地观察全过程。同时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的接受情况。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 演示:设置字号的方法,由老师操作并广播给全体学生,通过设置“错误陷阱”,操作过程中故意给出错误的操作方法,(没有选中文字而对文字进行设置字号操作),由学生来分析原因并纠正错设置字号 误,从而巩固知识。 学生活动:发现错误,提出解决方法。 提出任务:由学生研究探索利用“格式”菜单设置字号的方法。 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反馈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因替老师纠错而兴趣大增,活跃课堂气氛。 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美化文档》教学设计
启发:通过上述两种设置的操作,对文字颜色的设置请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性自主学习,探求方法。 学生活动:结合具体的文章尝试设置文字颜色。 设置字色 点拨:除了“颜色列表”中所提供的颜色之外,还能不能设置更多的颜色。 学生活动:尝试自定义颜色。 学生演示:研究结果请学生演示,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置,将操作过程演示给全体。 通过研究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出任务:结合上述内容的学习,研究设置字形的方法。 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前三学生活动:自学课文内容,进行上机操作,并总结出具体设置字形 的操作方法。 点拨:工具按钮与下拉列表用法的不同。 部分内容比较类似,因此可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置文字的特殊效果和边框底纹
第三阶段:实践,课堂巧练,迁移运用 环节 内容 教学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达课 堂 实 践 文章的整体美化 给出一篇文章由学生各自进行润色美化。活动结束,挑选几篇美化效果比较好的文章演示给全体学生,并请大家评审出美化效果最佳的作品。 到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
引导:作为研究性课题,通过提示,演示特殊的操作方法。 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 学生活动:整体操作过程留给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学习,结合对整篇文章的美化设计,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特殊性,作为拓展性知识。讲解过程中注意点明操作方法的特殊性。 5
《美化文档》教学设计
第四阶段:归纳,教师小结,帮助理解 环节 内容 教学双边活动 屏幕投影:总结前面的几种美化文字的方法。 将工具条和改变字体对话框同屏显示,并动态指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理解“格式”工具栏其实就是“字体”菜单的快捷图标。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课 堂 总 结 设置文字格式总结 注意这里仅仅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就可以了,而不需要细致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
第五阶段:练习部分 环节 内容 知 识 巩 固
课后每人设计一份文档,可以是通知、请假条、书信或板报等。 教学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把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审美情趣,提高信息素养。 作业 要求:文档作品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和欣赏性。 6
《美化文档》教学设计
【教学条件】
1. 主要教学地点
只在教室 只在机房 教室+机房 其他地点,请列出: 2.本次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术要求
教师应能熟练使用: Windows、Word的基本操作,会使用网络教学软件进行课堂教学。 3.本次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要求
学生应能熟练使用:Windows、Word的基本操作,能在局域网上查找有关文件。 4.硬件:
(1) 教师用计算机( 1 )台,配置: (2) 学生用计算机( 30 )台,配置: (3) 局域网: 需要 不需要 (4) 专用教学平台:需要 不需要 (5) 学校连接Internet:需要 不需要 (6) 学生回家用电脑:需要 不需要 (7) 学生回家用Internet:需要 不需要 (8) 其他硬件:
5.软件:(要求:列出本次教学中教师或学生使用的有关软件)
(1) 通用软件:Windows、Word、PowerPoint、Lanstar2000或腾图软件。 (2) 学科素材/资源库: (3) 学科教学软件:
(4) 本次教学教师是否必须自编课件:必须 可要可不要 不需要
课件介绍:使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简单的演示课件,主要用于投影文章美化前后的对比效果、课题及小结等。 【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即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下,评价学习结果可通过学生完成的电子作品程度如何,既要看作品完成的效果,更要看完成的作品是否有创意。我们鼓励学生能有所创新地完成任务,哪怕超出课本的要求,这一点应比“照葫芦画瓢”的评价分更高。评价的中心主要是技术评价,但形式、内容和方法应体现多元化。
学习过程的评价应更重视课堂评价,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增强感性认识。同时评价过程应是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通过网络教学软件的演示,向其他学生展示作品,由学生评审最佳的,这样,学生既是测评人,又是受评人,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也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座位相邻的同学互相评价,扬长避短。
7
《美化文档》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和回顾】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实施研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信息素养。
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有如下几点:一是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而“诱趣探求法”是培养学生“爱学”的导火索。
其二,设置“错误陷阱”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通过为老师纠错,学生的兴趣大增,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使这堂课达到一个高潮。
其三,学生的参与,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其四,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在学习了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效果会更好。
作为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偏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必须压缩时间,紧凑在完成教学,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发挥的空间会比较少。尤其注意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不到合适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操作,否则会很难控制教学过程。在请学生演示的活动中,尽可能挑选程度好的学生,避免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