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卫泾的字号

2022-12-05 来源:欧得旅游网

卫泾字号:清叔。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1159年。去世时间:1226年。主要作品:《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等。

关于卫泾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卫泾的诗词 点此查看卫泾的详细内容

《晚晴》《为杨仲起寿》《皇帝阁春帖子》《为运使蔡国博寿二首》《小山游翠峰寺携枕席宿僧堂僧甚多而不与人相》《为乐提刑寿二首》《与进叔弟策杖山行遣马还孙氏》《为师席李上舍去智寿四首》《为师席李上舍去智寿四首》《为运使蔡国博寿二首》《五日子刻立春》《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登寺中萧疎极甚不见一僧独坐云堂数刻口占》《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月夜登吴江垂虹》《元日到湖上》《挽高宗皇帝章四首》《为师席李上舍去智寿四首》《忆环谷古梅》

二、家族

昆山卫氏家族,是北宋末年自华亭迁来的。首先著籍昆山的卫阗,为政和八年(1118)之进士;其子卫时敏、卫季敏相继恩荫入仕;季敏子卫泾于淳熙十一年(1184)状元及第,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卫泾兄弟卫沂、卫洽、卫洙庆元、嘉定间相继登科,卫湜亦中锁厅试,就在这一阶段中,昆山卫氏家族迅速发展起来。卫氏家族之联姻很有特点。伯母(卫时敏妻)皆出自沈氏,二沈氏自姑侄而为婆媳。卫泾母(卫季敏妻)为华亭章氏之女;卫泾夫人盖氏,是“初家平江,后徙华亭”的淳熙户部侍郎盖经与卫泾姨母章氏的女儿。卫泾的四位姊妹全都嫁给了读书业儒的士人,其中卫琮嫁给了范成大与卫泾共同的朋友、绍熙进士周南。卫泾的仲女嫁给周南的儿子,而周南的长女周艮又嫁给了卫泾的儿子卫朴。卫泾夫人盖氏的侄女,则嫁给卫泾幼子卫柳为妻。卫氏家族四代之中多重姑舅表亲通婚,而与之联姻的沈氏、章氏、盖氏、周氏俱为当地有影响的士人家族。此外,卫琮丈夫周南与卫瑧丈夫朱晞颜,同居郡城之中,既互为僚婿,又举进士“同年”。这种婚姻模式,因亲及亲,盘根错节,呈现着较为收缩的态势,体现出卫氏家族在联姻方面的慎重考虑,也反映出家族内部官僚士大夫对于自身之地方利益根基的强烈关心。卫氏家族在昆山繁衍发展逾百年,或许与这种联姻方式不无关系。

三、生平

卫泾少有大志,力学不辍。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状元,授承事郎,添差镇东军鉴判。按惯例,状元初任官职,必去拜谢当朝宰相。卫泾却没有去拜见王准,遂不得升迁。淳熙十四年(1187),授为秘书省正字。光宗即位(1190),卫泾借自然灾异之事上疏朝廷,极言奸佞误国,被贬为淮东、浙东二路提举。庆元初(1195),召为尚书右选郎官,以起居舍人官职代理工部尚书。不久,出使金国,回来后,奏言金国虽有危亡之兆,而我无自治之策,当发愤自强。授直焕章阁,沿海置制使,因被人弹劾罢官。回乡后,辟修西花园,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意,命其堂为“后乐”,自号“后乐居士”,集所做诗文为《后乐集》。开禧元年(1205)年,得旨入朝,授中书舍人兼职学士院。三年,自吏部尚书拜御史中丞,封昆山开国伯,进参知政事。请诛韩侂胄后,被奸臣史弥远贬出朝廷。九年,起知扬州,拜资政殿学士后致仕。皇上因卫泾三世同居,书“友顺”二字赐之。宝庆二年(1226),病逝于家,赠太师,封奏国公,谥文节。

四、文笔峰

文笔峰是为了纪念昆山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卫泾而建竖的。广而言之,她又似一块醒目的丰碑,象征着千百年来昆山文人荟萃,著作浩繁,是一个文化昌盛的礼仪之邦。昆山县志上有一段比较有趣的星象记载:“宋孝宗时,魁星见于玉峰山翠微阁之东,妙峰塔之西。”魁星,就是管派文曲星、武曲星的星神。发现魁星,可谓喜从天降,预示着昆山将要诞生出一个大魁天下的状元。封建迷信的说法,有时穿凿附会竟成巧合。昆山东南方向,石浦镇有个读书人卫泾,赴临安(南宋首都杭州)考试,三场连捷,考中了孝宗淳熙十一年(1143)甲辰科状元。考中状元,就意味着身登仕途,有机会被朝廷点派做官,或放外地,或留京师。可是,当时官场十分腐败,考中了进士,就是一甲一名的状元,若要做官,还得向吏部、宰相等官僚送礼。卫泾作风正派,考中状元后,不向权臣行贿求官,住在杭州等待着朝廷的派遣。那些大官收不到新科状元的礼物,果然将他搁置一边,不予理睬。好多与卫泾同科考取的进士,由于行贿送礼,相继捞到了乌纱帽,穿起了大红袍。唯独卫泾闲居客寓。转眼间到了冬天,卫泾赶考时所带的盘缠告罄,困顿得住宿费都付不起,差一点被栈房老板赶出去。有一天,正好太守朱熹出巡,发现了穷极潦倒的新科状元卫泾,才把他推荐出仕。卫泾生活的南宋时代,屡受辽金侵略,国势日衰;朝堂上辅臣倾轧,争权夺利,政治腐败。宰相韩?胄执政期间,盲目出师北伐,连吃败仗,害得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卫泾审时度势,认为南宋兵力、财力、物力不足,不宜兴师北伐。由于他与韩?胄政见不合,虽然“文章议论,有裨于当世”,执政者也不欢迎。“忠言不用愿辞官”,卫泾上疏乞归。卫泾身居高位,清正廉洁,对自身要求严格,常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为座右铭,起堂名为“后乐堂”,自号“后乐居士”。六十八岁那年,卫泾病重,十月故世,葬于湖州归安县石佛山,谥号文节。昆山士人十分敬仰卫泾,在玉峰山出现过魁星的妙峰塔旁,造起了一座牌坊,取名为文笔峰;把石浦陆鳌山改名状元山;把卫泾求学的塾馆,改称“文节书院”。以此纪念卫泾。万历四年(1576),昆山知县申恩科将文笔峰牌坊移至紫云岩的百里楼旁,岩名遂叫文笔峰。游人登山,总爱站立文笔峰前揽胜观景,展拓胸怀。历代文人墨客,多有慕名来此游览,留下了许多诗文图卷。如明代大官顾鼎臣的《文笔峰歌》这样赞美:钟灵孕秀杳莫测,中有插天文笔之高峰。高峰峭,峭绝岩之牙;吐吞五彩栖烟霞。天公醉怒泼云墨,神楼梦晓生天葩。苍涯夜半飞霹雳,长空万里腾龙蛇……挥毫为风洒为雨,长虹百尺皆可镂……后来,历经沧桑的文笔峰牌坊还是倒塌了。直到本世纪初,昆山地方热心人士为弘扬民族文化,以乡贤卫泾为师表激励后进,在紫云岩畔重新浇铸了一支更为形象的大椽笔,上面镌刻着三个篆体大字——文笔峰。山以峰而盛名,峰以山而巍峨。游客攀登紫云岩,仰望文笔峰,除了观看那千姿百态七十二变的景色以外,还了解一点文笔峰的来龙去脉,也许会激发起更为丰厚的遐思。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卫泾的详细信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