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联合是左右两块耻骨,在构成骨盆的髋骨前正中央处相连接,而形成关节的相连,用来加强固定整个骨盆,外观上大概位于外阴部的阴阜上方,阴毛覆盖处的正中间。
耻骨联合分离,为生产铺路耻骨联合中间有纤维软骨,上下附有韧带,位于骨盆的前方。纤维软骨中间有一纵裂隙,但无滑膜覆盖,女性在怀孕或生产过程中,因受到荷尔蒙黄体素和松弛素的作用,使得耻骨联合变得松弛有弹性,而呈现轻度的分离。
再加上子宫随着怀孕逐渐变大、增加重力,耻骨联合松弛可增加骨盆的伸缩性,不但可使胎儿的生长空间变得比较大,也可使妈咪在自然产时,让胎儿能顺利经过阴道生产。
分离过大,痛起来要人命由于黄体素与松弛素的作用,约在怀孕三个月时,耻骨联合就开始分离变宽,通常耻骨联合分离小于1公分都算正常,不需治疗就会完全恢复。
但如果分离超过1公分,就会开始产生分离疼痛,分离越开就越痛,疼痛的部分如耻骨联合及腹股沟区域的疼痛、压痛,并且会反射到附近如下背骨盆后侧、大腿间的疼痛,而后面的荐髂关节松弛,也会造成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若罹患耻骨联合分离与疼痛,孕妇的许多日常活动会受到影响,如腿部活动或走动、上下楼梯、打开双腿,以及在床上翻身的时候,疼痛会特别明显,严重时可能会行走不适。
一般分离的范围约1.1至7.5公分,很少超过9.5公分。生理上耻骨联合分离的松弛程度,到了足月、接近临盆时达到最高,产后4到12周就恢复正常。
为何会发生耻骨联合分离疼痛
耻骨联合分离疼痛发生原因有很多,分别为经产妇、胎头与骨盆大小不对称、少于三小时的急产或第二产程太快。
子宫收缩太强、以前骨盆曾受过伤、使用催产素催生引产、硬膜外麻醉、胎位不正、胎儿过大、产程迟滞、真空吸引或产钳等器械辅助生产、使用催产素引产等。
耻骨联合分离疼痛的孕妇,在孕期各时期发生的比率为,第一孕期(1至3个月)9%,第二孕期(3至6个月)44%,第三孕期( 6至9个月)45%,产后2%左右。
虽然在有耻骨联合分离疼痛的孕妇中,产后疼痛的比例只有2%,但耻骨联合的疼痛与压痛,在自然产后会有可能出现较严重的情况,譬如下半身行动困难,痛到不良于行,需要他人扶助长达3至5个月之久,必须小心。
小心耻骨联合分离合并症
耻骨联合分离所引发的合并症虽不常见,但若发生,可能会严重出血不止而形成血肿块。若伤及膀胱,少数会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因感染形成脓肿,最后与阴道之间形成瘘管。
若伤及骨头,可能导致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第一胎耻骨联合分离,第二胎需要剖腹吗
若前一胎发生过耻骨联合分离,尤其是发生在第三孕期的孕妇,有些病例下一胎也可能再发生,不过在生完下一胎后也会自然复原。
至于下一胎需要放弃自然经阴道分娩,选择剖腹产吗?除非有其他的产科适应症,如前置胎盘等,一般是可以自然产的。
但是,如果耻骨联合分离严重到并发骨折或骨盆变形,并可能压迫到神经时,且会诊神经内、外科,以及骨科、复健科医师,他们皆认为不宜尝试自然产,依其诊断证明,便需选择剖腹产。
侧卧、使用束腹带,可舒缓分离疼痛
根据临床的病史,耻骨联合分离疼痛的孕妇,触诊会发现肿胀,也能摸到耻骨联合处有凹陷,产前可用超音波检查来佐证,产后可用X光检查来测量耻骨联合分离的程度。
在产前与产后的周产期间,孕产妇发生小于1公分的耻骨联合分离,乃是正常现象。如果分离的程度过大,孕产妇有其他症状,则需要治疗与追踪。
治疗分为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若耻骨联合分离过大,需由骨科医师做开刀手术治疗,用接骨板和固定螺旋,执行耻骨联合的骨接合手术。
不过需要进行手术的机率很低,通常一般状况以保守疗法为主,有下列几种方式。
侧卧休息可将睡眠休息的睡姿改为侧卧,来减少耻骨联合处的压力
以辅助工具支持骨盆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支架、紧身衣或骨盆束腹带,做为骨盆的支持,以减缓耻骨联合处的不适感。
行走靠助行器下床行走须靠别人扶持,或使用有轮子的助行器辅助走路,缓冲耻骨联合处的疼痛感。
复健科医生指导复健可咨询复健科医生,指导练习骨盆底肌肉运动,或是小腹运动,进行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复建。
疼痛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疼痛治疗方法,有口服止痛药和肌肉松弛剂、冷敷或冰敷等。
如果真的不舒服,可由医师在耻骨联合处施打止痛剂及肾上腺皮质荷尔蒙。或者,咨询合格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水疗、针灸或电疗的操作治疗。
6招预防耻骨联合分离疼痛避免过大动作
孕妇应避免过大的动作,如过度或长时间跨开双腿或跨坐。
避免拉扯耻骨部位孕妇应避免拉扯耻骨联合部位,避免一些拉开骨盆的动作。
移动位置要缓慢平时移动位置时,动作要缓慢。
上下阶梯避免跨大步走路或上下楼梯,避免跨大步,也可避免跌倒。
坐着穿下半身衣着孕妇在穿着下半身的裤子或裙子时,尽可能坐下来穿,避免站着抬腿穿脱。
避免搬重物孕妇要避免搬提、高举或推拉重物。
透过小心注意一些可能造成孕期耻骨联合分离的动作,能帮助孕妈咪舒服度过孕期,以更好的身心健康姿态,开心迎接宝宝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