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孩子游戏成瘾背后的心理需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12:0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12:12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会反映,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有时甚至到了不上课的程度,父母对孩子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谈也谈了,可还是没什么效果。

许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因为贪玩,才会玩游戏上瘾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一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游戏成瘾背后的心理需求。

一般情况下,孩子玩游戏上瘾有三个因素:

游戏自身的因素:很多游戏,自身的趣味性很足、互动性和竞争性很强,还有便利性等等,这些因素使得孩子接触之后对游戏的黏着度很高,每天都想着玩游戏。

个体因素:既孩子自身的内在动机和需求。其实游戏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必要的需求,而让他们沉迷其中的原因,大多是孩子自身内在动机和需求,比如在游戏里可以寻求自信心满足、寻求陪伴等等。

假设孩子成绩不好,不被老师同学家长认可,但游戏里孩子一级一级地升级,变得越来越厉害,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自信心就会被找回。再比如,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想要在游戏里寻求安慰,而游戏的虚拟好友,刚好能满足这个需求。

环境因素:周围环境的因素,使得孩子想要逃避,而恰巧游戏就是一个很适合的工具。比如孩子逃避暴脾气父母的打骂、孤独的家庭环境、失败的现实等,进而选择沉溺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这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安全需求,是孩子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

综上所述,其实孩子沉迷游戏,很多时候他们在意的也许不是玩!也许是在追求自我需求的满足。

孩子有了什么心理需求,居然对游戏如此痴迷?

在某一种程度上,“存在即合理。”既然游戏能让孩子如此痴迷,一定是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细细梳理,孩子游戏成瘾大致迎合了这几种背后的心理需求:

1、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缺乏成功感和认同感,他们常常受挫,面临同伴、老师、家长的否定。

而在游戏中,他们只要自己愿意,便可扮演各种角色,比如权通天下的皇帝和威风凛凛的将军等等角色。不但自由,而且受人尊敬,可以随心所欲,充分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需要、被尊重的需要。

2、孩子玩游戏时,孤独感得到缓解,玩游戏的需求得到满足。

通常,父母出于种种原因不能陪伴孩子参与共同的活动,孩子便会寻找玩伴。如果身边没有志趣相投的玩伴,或玩伴喜欢玩游戏,孩子为了融入团队,驱逐孤独,快速与身边同伴一样迷上游戏。

3、游戏的设计符合孩子的游戏心理,会不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诱导孩子持续使用这些游戏。

游戏里,设计者会给孩子选择的自由,设计激励性语言,难度并不太大的攻关,不断升级的挑战,以及作为奖励的各种武器、荣誉称号。孩子觉得在游戏中的自己是成功的,是可以统治他人的。

家长做什么能帮助孩子降低对游戏的依赖性?

1、尊重孩子游戏的需求。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游戏中通过学习锻炼思维,培养感情,学会合作,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得到提升。孩子通过游戏得到的是快乐、自由、成功、幸福等。

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不管是虚拟游戏也好,现实游戏也罢,他们都有共同的功能。只要我们不妄想扼杀孩子现实生活中游戏的需求,孩子就不会向网游这条死胡同里钻。

2、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对安全的需求。

什么样的孩子最容易迷上游戏?孤独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最先中招。父母一定要静下心来,看见孩子的孤独,让孩子得到排遣孤独的钥匙,多陪伴。

同时也要拥有一颗宽容之心,让孩子有安全感,在你面前肯说、敢说。永远不要指责孩子的过错,做好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就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犯错让我们成长,也让我们成功。

孩子不断犯错,不断成长。在成人的安排和指导下没有犯过错的孩子,如同折翼的鸟儿,失去性和自我探索世界的勇气,又怎能翱翔蓝天呢?

3、设计能升级的现实版健康游戏,并给予荣誉称号,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游戏成为一种技能。

我们身边有许多传统游戏,放风筝、打角螺、跳皮筋、剪纸、踩高跷、滚铁环等等。可这些传统游戏极少有人传承,即使有人在玩,却因缺乏玩法翻新,同时缺乏挑战性和成功感被孩子们迅速玩腻。

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游戏的设计思路,设置关卡和等级,当孩子每通过一关,就获得一项荣誉或称号。可以不断冲关,不断获得荣誉。当已有关卡全部通过,奖给“XX游戏达人”称号,并颁发证书。

这时再进行“XX游戏创编”冲关,孩子的注意力再次落在这一传统游戏上。传统游戏在这一模式中,既得到传承又得到发展,还降低孩子对网游的依赖程度,一举三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12:08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会反映,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有时甚至到了不上课的程度,父母对孩子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谈也谈了,可还是没什么效果。

许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因为贪玩,才会玩游戏上瘾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一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游戏成瘾背后的心理需求。

一般情况下,孩子玩游戏上瘾有三个因素:

游戏自身的因素:很多游戏,自身的趣味性很足、互动性和竞争性很强,还有便利性等等,这些因素使得孩子接触之后对游戏的黏着度很高,每天都想着玩游戏。

个体因素:既孩子自身的内在动机和需求。其实游戏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必要的需求,而让他们沉迷其中的原因,大多是孩子自身内在动机和需求,比如在游戏里可以寻求自信心满足、寻求陪伴等等。

假设孩子成绩不好,不被老师同学家长认可,但游戏里孩子一级一级地升级,变得越来越厉害,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自信心就会被找回。再比如,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想要在游戏里寻求安慰,而游戏的虚拟好友,刚好能满足这个需求。

环境因素:周围环境的因素,使得孩子想要逃避,而恰巧游戏就是一个很适合的工具。比如孩子逃避暴脾气父母的打骂、孤独的家庭环境、失败的现实等,进而选择沉溺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这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安全需求,是孩子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

综上所述,其实孩子沉迷游戏,很多时候他们在意的也许不是玩!也许是在追求自我需求的满足。

孩子有了什么心理需求,居然对游戏如此痴迷?

在某一种程度上,“存在即合理。”既然游戏能让孩子如此痴迷,一定是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细细梳理,孩子游戏成瘾大致迎合了这几种背后的心理需求:

1、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缺乏成功感和认同感,他们常常受挫,面临同伴、老师、家长的否定。

而在游戏中,他们只要自己愿意,便可扮演各种角色,比如权通天下的皇帝和威风凛凛的将军等等角色。不但自由,而且受人尊敬,可以随心所欲,充分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需要、被尊重的需要。

2、孩子玩游戏时,孤独感得到缓解,玩游戏的需求得到满足。

通常,父母出于种种原因不能陪伴孩子参与共同的活动,孩子便会寻找玩伴。如果身边没有志趣相投的玩伴,或玩伴喜欢玩游戏,孩子为了融入团队,驱逐孤独,快速与身边同伴一样迷上游戏。

3、游戏的设计符合孩子的游戏心理,会不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诱导孩子持续使用这些游戏。

游戏里,设计者会给孩子选择的自由,设计激励性语言,难度并不太大的攻关,不断升级的挑战,以及作为奖励的各种武器、荣誉称号。孩子觉得在游戏中的自己是成功的,是可以统治他人的。

家长做什么能帮助孩子降低对游戏的依赖性?

1、尊重孩子游戏的需求。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游戏中通过学习锻炼思维,培养感情,学会合作,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得到提升。孩子通过游戏得到的是快乐、自由、成功、幸福等。

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不管是虚拟游戏也好,现实游戏也罢,他们都有共同的功能。只要我们不妄想扼杀孩子现实生活中游戏的需求,孩子就不会向网游这条死胡同里钻。

2、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对安全的需求。

什么样的孩子最容易迷上游戏?孤独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最先中招。父母一定要静下心来,看见孩子的孤独,让孩子得到排遣孤独的钥匙,多陪伴。

同时也要拥有一颗宽容之心,让孩子有安全感,在你面前肯说、敢说。永远不要指责孩子的过错,做好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就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犯错让我们成长,也让我们成功。

孩子不断犯错,不断成长。在成人的安排和指导下没有犯过错的孩子,如同折翼的鸟儿,失去性和自我探索世界的勇气,又怎能翱翔蓝天呢?

3、设计能升级的现实版健康游戏,并给予荣誉称号,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游戏成为一种技能。

我们身边有许多传统游戏,放风筝、打角螺、跳皮筋、剪纸、踩高跷、滚铁环等等。可这些传统游戏极少有人传承,即使有人在玩,却因缺乏玩法翻新,同时缺乏挑战性和成功感被孩子们迅速玩腻。

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游戏的设计思路,设置关卡和等级,当孩子每通过一关,就获得一项荣誉或称号。可以不断冲关,不断获得荣誉。当已有关卡全部通过,奖给“XX游戏达人”称号,并颁发证书。

这时再进行“XX游戏创编”冲关,孩子的注意力再次落在这一传统游戏上。传统游戏在这一模式中,既得到传承又得到发展,还降低孩子对网游的依赖程度,一举三得。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